捣糍米果也叫豆屑米果,用糯米粉和豆粉做成。
将当年收获的、晒干了的黄豆或者绿豆放入锅中炒熟,锅中要放细沙,先把细沙炒热,再将豆子倒入沙中不停地翻炒,炒至里面的肉呈黄色就可以。将炒熟的豆子把豆皮抡掉,然后拿去机器中齑成细细的豆粉。
将糯米粉加入温水揉搓,将揉好的生面团放到蒸笼里去蒸,大火蒸40分钟左右。蒸好后,将它放入一个大盆中,用一根木棍不停地捣翻、搅动,一直要搅到面团变得温热就可以做米果了。这个是个力气活,得有点手劲才能完成。做捣糍米果的关键也在这一步,面团捣得好,做出来的米果有韧性,有嚼头,捣得不好吃起来软塌塌,稀巴巴,没味道。
在豆粉中加入白砂糖,拌均匀,就是米果的馅。将捣好的面团用手撅一小坨,包上馅,捣糍米果就做好了。捣糍米果有两种吃法,一种带馅,一种不带馅。两种吃法都要在米果的表面裹上一层薄薄的没有加糖的豆粉。捣糍米果因为加了豆粉,吃起来特别香。
我们钓源八月十五中秋节作兴吃这个,晚上敬月光一定要用这个米果,再加上月饼和橘子,用这三样食品敬月光。
印俚米果
做印子米果需要一半粘米粉、一半糯米粉。用温水揉好面,撅一小坨面团揉成圆形,放入印板中按压紧实,将印板反转,在桌面上轻轻一敲,印有花纹的米果就做好了。将做好的米果放入蒸笼内蒸大约40分钟,出锅就能吃了。
做印俚米果的印板都是祖宗留下来的,上面雕刻的花纹很精美,有鱼纹,各种各样的花朵纹,尤其是莲花很多,还有观音像等等。印俚米果也是因此而得名。
钓源在中元节(七月十五日)时喜欢做这个米果敬神,在烧包时,一定要用这个米果祭祀祖先。
枣俚米果
枣俚米果因为它的形状、颜色像红枣,所以叫枣俚米果。
将纯糯米粉加入温水揉好面,做成红枣大小,放进热油中泡,泡到米果鼓起来,表面呈金黄色就捞起来。另外用一个锅子,用水把红糖化开,也有的先用油把糖化开,再加入水。把用油泡好的米果放入糖水中不停地翻炒,直到锅里的糖水均匀地、牢牢地粘在米果的表面就行了。做好的枣俚米果一颗颗饱满、晶莹、红润,就像红枣一般,吃到嘴里香甜软糯,老老少少都爱吃。 钓源一般在立夏时吃这种米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