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大方 古趣盎然——汕头金漆画挂屏

家乡区县: 汕头市金平区

在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这个大家庭中,有多位从事潮汕传统金漆画制作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数上了年纪,艺术上个个都是多面手,金漆画、墙画、门神画、梁架彩绘等都十分精通,其中不少人在潮汕地区同行中声名远扬。他们长期劳作于乡村的寺庙、祠堂建筑装饰上,由于受工期所限制,经常是夜以继日地干活,根本就无法创制作品参加各类展览,也就没有机会参与评奖,展示自己的技艺水平,更谈不上获什么荣誉。多年来,笔者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潮阳、潮南区的不少乡村拜访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对此感受甚深!2012年11月22日由省文联、省民协等主办的“第五届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青年专场)”在广州举行,潮阳区年轻的民间艺术家萧焕铭为参展而废寝忘食创作了两幅金漆画挂屏,这是汕头金漆画在历届精品展上的首次“亮相”,经专家们认真评审,这幅《李渊射屏结姻缘》获得了金奖殊荣,这是全省10块金奖之一,其含金量之高,不言而喻。

金漆画是潮汕地区古老的传统工艺之一,在全国髹饰工艺中独树一帜。肖焕铭创作这两幅金漆画分别是《李渊射屏结姻缘》、《王安石巧诗结良缘》,每幅的宽38.5厘米、高88.5厘米。作者根据竖直条幅状挂屏画面较窄,表现的物象难以展开的特点,经巧妙构思,结合金漆画较多显露退光漆黑地的传统手法,采用下实上虚,突出重点而进行布局,将八个人物、奇石、树木、牌坊、亭台、楼阁等纳入这有限的天地中,主要刻画人物形态,景物或左或右加以烘托渲染,却仅露出一角,巧妙地利用横竖、弯曲的线条变化,注意点、线、面的结合,疏与密对比强烈,这既使画面避免了呆板,又给观者以画外有画,韵味无穷的感觉。瞧!文中这幅《李渊射屏结姻缘》的画面上,北周大元帅窦毅身着官服站在门外,伸出右手示意,左手捋着五绺胡须,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采;右侧的丫环举着象征威严的掌扇,左侧的老者须发皓白,手执芴板,躬身作揖,笑眯眯的为之祝贺;家仆快步上前招呼李渊,而左下方的李渊顶盔挂甲、罩袍束带,腰挂箭囊,正向窦毅行抱拳礼,英姿勃勃;右侧的楼阁与柳树、芭蕉相掩,假山玲珑,门扇上露出孔雀画的头部,隐约见上面窗内的小姐与丫环在窃窃私语;左上侧牌坊下站着一威风凛凛的武将,髯黑如墨,笑而不语。八个人物形态各异,有动有静,互相呼应;景物搭配恰当,有繁有简,虚实相生,并巧妙地用了左下方的几块大小石头,右下角斜线的地砖压住画面,扩展空间,妙趣顿生,充分体现了潮汕金漆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这些物象在这块退光黑漆板上描绘、刻划,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它以杉木为底板,以大漆为原料,用传统制作方法,经反复上漆、水磨及手工推磨将其制成光滑如镜的黑漆板。作画时将纸稿复在漆板上,用描笔蘸漆勾画线条,或平涂上薄漆,但必须掌握好漆的“火候”和天气变化,什么时候可上漆要心中有数,也就是熟能生巧了。此后就用黄金粉、银粉或平涂、或描绘、或晕化,同时注意人物、景物虚与实的部分处理,使之既有变化,又形成强烈对比,避免画面上出现呆板。石头、假山、树叶、地砖、墙壁用银粉“晕化”,运用棉花团和剪成各种形状的菲林片进行“晕化”,使之明暗变化,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人物形象“实”的用金粉平涂,“虚”的留白用笔描绘花纹图案,“实”的部分运用金漆画独特的“铁线描”,也就是用尖小而硬的铁笔对人物脸部、衣纹、头饰、袍服的刻划,将漆膜刻透至黑漆板上,使金粉面上出现一道道黑色的线条,纤细流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每个人物的袍服,不是简单“画”出衣纹,而是精细的刻划出各种图案纹样,每条衣纹线条还用淡淡的漆在金色面上进行洗染,使之富有立体感。画面上主体突出,人物场景简练,金、银、黑三色相衬,古朴而又精美,产生出特殊的艺术魅力,令人为之赞叹!
今年40岁的萧焕铭是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也是当今汕头市潮阳区从事金漆画创作最年轻的一位艺人,其实己是年轻“老艺人”了。他从小喜欢绘画,16岁那年村里有一位年近八十的金漆画艺人,知道他喜欢绘画,便收之为徒。师傅把一生积累的漆画经验传授于他,希望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后继有人。萧焕铭不负所望,勤奋学艺,执着追求,博采众长,笔耕不缀,20岁便独自承接民间古建筑装饰的各种金漆画制作,至今在广州、珠海、中山、莆田等市,潮阳区、潮南区,惠来、普宁、饶平等县和香港、马来西亚等潮人建造的一些古建筑物、酒楼、家居的装饰都有他的金漆画,后起之秀,声名远播。

陈淑明(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