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长江北岸,江城武汉市北部,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全区面积22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1.27万,是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距今有1400余年的建城史。黄陂人杰地灵,文化璀璨,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殷商盘龙城文化,汉魏木兰文化,北宋二程文化。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黄陂是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侨乡。至2012年底,黄陂已创建了七个国家4A级景区,位列全国区县第一。黄陂区坚持工商业并举,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临空产业、新能源,食品加工、光电制造等主导产业迅速壮大,现代物流、商贸、旅游、房地产等呈现加速发展势头,打造宜居宜业的武汉北部滨水生态新城。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盘龙城遗址,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云雾山、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城区以北,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耕地面积80.5万亩,水田64.7万亩,旱地15.8万亩,森林面积740平方公里。至2013年,黄陂区森林覆盖率达35.88%。
据统计,黄陂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约20余万人(包括一、二代)居住在美国、西欧等40个国家和地区。黄陂游子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在上海有黄陂南路,汉口有黎黄陂路,在美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黄陂街”。黄陂得名:《水经注》汝水渡藉邑世谓之黄城,水曰黄水。水积为陂,世谓之黄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集古录》收录:“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由来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