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鬓绾起,眉微微皱,目光淡淡,双颊犯红,素面没有铅华却显愁绪万千,月下吹笙,衣着简朴,这该是一个思妇的形象。 此景,不知为何,莫名的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这个佼人,月下吹笙,她,该在思念着远在异乡的游子,等待,也是遥遥无期的。“一夜芙蓉红泪多”,对于古代的女子,是钦佩也是心疼的,钦佩的是她可以十年如一日的等待,心疼的是更多时候,待她们红颜逝去亦等不到男子的归来,《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后来“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该是一个思妇的例子,我不知道为何古代男子都要远去寻找幸福,前程未卜,那及身边幸福?从这一方面有看的出,在古代,女子是卑微的,那是的她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或许对于男子,爱情只是城池一隅,可对于女子却是全部,她们唯一的梦想就是相夫教子,她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远方。芳心悄兮,首如飞蓬,高崖望断,只为等待。
可不是么?“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没人懂得思妇的泪,在无数个夜晚久不能眠,对月长叹,却又奈何不知归期。
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怨吗?当然!可我不喜欢唤“思妇”为“怨妇”,没有人在无尽的等待中,没有一句嗔怨,只是她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思念而不是哀怨。所以,思妇,是令人钦佩的。她们在人海里遇见了那个人,便真的愿意把一生的芳华都奉献给那个人,若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也是“等君至老”。而今,还有谁能信誓旦旦的说“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果他一无所有,你还会陪他到最后?所以,我喜欢这样女子,她们痴却不怨,她们心很小,只装的下一个人一片天,可她们的心又很大,她们放手让他们去追寻自己的梦自己那样静静地等着。
让我想一个美好的结局,某年某月的某个月夜他回来,看见月下吹笙她,也许不复当年模样,却依然是刹那间的心动……那一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胜却人间无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