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的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泰安市东平县

龙山书院位于山势峻拔、风光如画的龙山之阳。它历经元、明、清三代,可谓桃李满天下,人才遍域中。东平在州城东四十里龙山设书院,名为东平龙山书院。龙山,为东平古八景之一。这里有龙山圣井,十里杏花,幽深奇邃的窟洞,古老别致的建筑群。有诗赞曰:“有史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舍弃皇宫院,却奔深山住茅庵。龙山圣井甘泉水,天王殿侧建书院。藤萝乌柏遮天日,松柏长青伴春天。”的确是读书讲学的好地方,现院址遗迹仍清晰可见。

 

东平龙山书院一向颇有名气。元代“世称三王”的文学家王构、王旭和曾任东平学正的王磐,都担任过龙山书院的主讲;元代农学家、东平人王桢谢职旌德县尹归里后,于元仁宗延年间(1314年至1320年),曾在龙山书院主讲其农业科学名著《农书》。据传,元代戏曲家、时人称为“小汉卿”的东平人高文秀,青年时代亦曾在龙山书院读书、习曲。明、清两代,书院亦人才辈出。明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东平人王宪及其子王汝孝都曾在龙山书院读过书。东平龙山书院的声誉曾一度影响省外学者。据龙山大殿东深沟上的悬石刻文记载:解缙,江西吉水人,明代洪武年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被罢官后,曾游学来过龙山书院,并在龙山的一块悬石上读过书。后人在那块悬石上刻诗:“学士被罢官,游学至龙山,钻过药王洞,住过太子殿,曾饮圣井水,悬石为书案,成祖永乐初,又任翰林院。”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科举兴学堂,将龙山书院改为东平第一高等小学堂。东平龙山书院历经元、明、清三代,计600余年,对东平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从上初中开始逐渐了解我们附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进而学习我们的历史文化。

盛夏晚晴天(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