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话不是叫很土 而是叫很本土

家乡区县: 重庆綦江区

我现在在重庆涪陵长江师范就读,来到这边,虽然没有出省,但是仍然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儿,各种各样的口音。身边綦江的好几个朋友,都说可以直接在路上分辨出綦江的老乡,因为綦江的某些口音发音很特别,我却感觉不到。今天恰好在《綦江先锋》上看到一篇相关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学普通话,跟学外语一样,只是为了实用交流。 而学綦江话,意义深远得着不住。 不管缺衣(一 叶)少食(十 舌E),是(四)还是(四)不(卜)是(四),六(落)、七(切)”。綦江以外的外地人是说不“朦”(明)的。能说一口正宗的綦江话,那是对川渝正统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所以说,有一口流利的綦江话,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若笑话綦江人说綦江话,那就是贵州骡子在笑马叫(也就是黔驴发出不黔马叫而笑黔马叫,重庆建平笑曰,盖黔驴技穷豆是恁个来的)。 若笑话綦江人说綦江话,那就是痴人梦呓在说瞎话。 笑话綦江话的人,是道德缺失的人,也算是人格缺失的人,至少是缺乏起码历史知识和地理常识的人。 綦江话,属北方语系,乃正宗的川渝本地的正统语系。不信?用綦江话朗诵一下诸如“远山寒山石径斜(xia),白云深处有人家”之类的古诗、古文。有机会,你去听听毛老人家朗诵自己诗词的语气,何尝不是跟綦江人作一正二朗读诗词、古文一个味道。所以,笔者时常在想,是不是只有綦江话,才真正算是把中国古人吟诵诗文和文章的基本语调完好地保存至今。如果是这样,綦江何尝又不是给中国语言学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不管怎样,我是觉得,用綦江话读古文,是最有味道和感觉的。 不信?你再问一问甘肃的本土人,何谓“干檐坎”之类的地方话,如果他跟你说,发音和意思都完全一致,也许綦江人都会惊讶万分的。近一点,再听听綦江周边之巴县、江津、南川、贵州,无不与綦江话相通。还扯远一点,连泰国文史泰斗都说东溪的僚(nao)人碑上的文字,都是泰国祖先的语言来源。豆简单举个例子,听綦江博物馆的专家摆,本土的綦江人称鲶鱼为“鲶巴啷”,而泰国人就把鲶鱼叫做“巴啷”。这正说明,正宗的綦江话,既与时俱进融入一些时代符号,也异乎寻常地保留了綦江本土话的本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听起来都让人咂舌。 重庆城区及周边口音,实则是受到湖广填川之影响而成,已不见重庆本土语言之特色了。准确一点,叫杂音。北京人说的话不叫普通话,就是这个道理。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新闻联播在天天放,所以很多人对普通话是说不出口,但听得明白。豆因为本山大叔的小品,弄得全国人民都听得懂他那个地方的方言了。当然,这是多民族融合、多地区交流的结果,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人发疯一般学习英语,岂不料,外国人学汉语成潮流。皆是如此。在哪个山头唱哪个歌,在哪个环境说哪种话。不可以因为自己学不会外语,而叫奥巴马说中国话撒。更不能因为身处解放碑边边,而把綦江话当作笑话了撒。 若未经史上巨大的自然灾害和连年战乱,原住川人锐减,綦江话应该是最最正宗的川渝地方话(现在的川渝人大多由此迁徙而来,笔者之老祖宗也是由江西二郎迁綦江飞鹅石,再分支至石角老瀛山),若重庆抗战时陪都发展为首都,陈果夫老先生把綦江建成国际大都会的梦想实现了,綦江成了新四川之源泉,那么綦江话就会流行成为最最正宗的普通话。就是这个道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如果綦江以后影响大了,如卫星一般辐射周边,连接广袤大地,綦江人说话口气大了,綦江话,大家都来学习,听起来,那就不觉得奇怪,反而亲切和自豪了。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woshimingming

我为家乡代言:http://www.wutongzi.com/kan/chongqing/qijian.html

梧桐子网站的主页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21657862.html

梧桐子微博:http://weibo.com/wutongzicom

铭铭(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