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西倚吕梁山, 东临汾河水,县城距省会太原76公里。全县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辖12个乡镇,199个行政村,人口42万。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文水自古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古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今有女英雄刘胡兰。武则天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胡兰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中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县城北四公里的南徐村,是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唐天宝年间,文水县奉诏在南徐村北面为武则天修庙塑像,并尊“则天圣母”,现存武则天庙。
水县历史悠久,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繁衍。春秋,为晋宗室祁氏之田。战国为大陵。西汉设大陵县,别置平陶县,北魏废大陵县置受阳县,平陶县徙往今平遥,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大陵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因境内有文峪河水,“其水波多纹”,更名为文水县,仍属并州。唐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于天授元年(690)将其故里文水县改为武兴县,意为武氏勃兴之地。神龙元年(705),复为文水县。以后历代县名不改,相沿至今。
1958年并入汾阳县,1959年复置县。
2000年,文水县辖7镇11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沟口乡、宜儿乡、南武乡、西城乡、南白乡、上曲乡、南齐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苍儿会乡。总人口40164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64800 开栅镇 31213 南庄镇 21455 南安镇 17531 刘胡兰镇 31201 下曲镇 26829 孝义镇 27914 沟口乡 2289 宜儿乡 27893 南武乡 22372 西城乡 25725 南白乡 16903 上曲乡 13027南齐乡14265北张乡26791马西乡12435西槽头乡 5323苍儿会乡367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文水县基本完成撤并乡镇工作。经山西省人民政府2001年1月12日晋政函(2001)16号函《关于文水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文水县乡镇调整情况如下:一、将沟口乡和宜儿乡并入城关镇,设立凤城镇。以原沟口乡、宜儿乡及城关镇的行政区域为凤城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城内大陵街118号原城关镇办公楼内。二、将苍儿会乡并入开栅镇,设立新的开栅镇。以原苍儿会乡和开栅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开栅村。三、将上曲乡并入刘胡兰镇,设立新的刘胡兰镇,以原上曲乡和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刘胡兰村。四、将南白乡并入南安镇,设立新的南安镇,以源南白乡和南安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南安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南安村。五、将南齐乡并入下曲镇,设立新的下曲镇,以原南齐乡和下曲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下曲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下曲村。六、原南庄镇、孝义镇、西城乡、南武乡、北张乡、马西乡、西槽头乡建制保持不变。
2001年,文水县辖7镇、5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
文水县位于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脉东麓,东靠汾河,与祁县、平遥相望,西依吕梁山,与离石交界,北与交城、清涂相邻,南与汾阳接壤。东经112°03′,北纬37°27′。
县西高东低,可分平原、丘陵和山地,东部平原,海拔在 800米以下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口密集,为该县主要的粮棉产区,中部黄土丘陵区,面积较小,这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西部山区,山高坡陡,多呈东西走向,大部分生长有松树和混合林,主要山峰有五龙庙、百花崖、闻则峪山、大东沟垴、大肚崖等,海拔在1700至2000来之间,其中县境西北的五龙庙为最高,海拔2106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道川河等。汾河流经县东,是该县与祁县、平遥的界河。文峪河发源于关帝山,由北谷口入境流至开栅向南流入汾阳。磁窑河在本境的汾河、文峪河之间,与汾河平行流入平遥西北部。三道川系文峪河支流。
全县主要种植小麦 、高粱、谷子、玉米、棉花、蔬菜等。文水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西部山区密布着3万亩天森林,盛产猴头、木耳、沙棘及各种中药材,其中沙棘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探明有石灰石、石英石、石棉等高品位矿产,其中作为优质建筑材料的石灰石储量达73亿立方米。2003年对西山煤田科学勘探,探明煤田面积74平方公里,储量约14亿吨。县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文水蕴藏着优质天然矿泉水。
工业主要有煤炭、化肥、农机、水泥、机械、化工、制药、针织、食品加工等行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