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古称竟陵,素有“三乡宝地”的美誉,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蒸菜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状元之乡、竟陵派文学发源地,连续多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之列。随着陆羽故园、东湖公园的改建完成,天门日益发展成为一个风光旖旎的特色旅游城市。天门市是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之乡
天门市是享有盛誉的文化之乡。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 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诞生于此。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超过10万人被誉为全国的“状元之乡”。名胜古迹遍天门。境内有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末期城址――石家河古城遗址,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跨越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两个时期,保存完好、气势宏伟。
始建于南朝的著名佛寺——白龙寺,有纪念陆羽的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有凭吊钟惺、谭元春的钟惺墓、谭元春墓,还有景色秀丽的东湖、西湖风景区。
天门棉花,堪称一绝。
论产量,全国最高。持续15年总产量过百万担,长期居全国县市之首,累计为国家贡献200余万棉花,全国差不多每100人中就有一人穿着天门棉花生产的布料。
论质量,棉中极品。品种优良,色白、绒足、纤维长、质地柔软,集棉花全部优质指标于一身。国家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在其报告中称赞,“湖北天门,百里棉海,是全国著名的优质棉基地”。
天门素有“棉乡”美称,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质量好、产量高,两次全国棉花生产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做强做大棉花产业、纺织产业,一直是百万天门人的梦想。
2012年8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建设工地考察时指出,希望天门充分发挥棉乡优势,着力打造“中国棉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