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华侨之乡

家乡区县: 湖北省天门市

   天门是中国内地著名侨乡。旅居国外的天门籍华侨、华人达28万,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尤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俄罗斯、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为多。
   追溯天门华侨出国历史,最早的要数马湾镇曾刘村易家潭的易大排等,于清中叶之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以卖假耳环和扎纸花外出逃荒,经东北流浪到俄罗斯等国谋生。著名归侨作家秦牧撰文写道:“外国杂志曾经根据十八世纪末出版的一本西班牙画册选登了两幅照片,一幅是一个玩猴子的卖艺者,手里牵着一只猴子;一幅是一个卖纸花的人,握着一个稻草扎成的花插,上面插满了纸制的风车和花朵。可见,这种玩猴子和卖纸花的中国人,在十八世纪,就已经为许多外国人,包括西班牙人所熟知了。这里的玩猴者,大抵是凤阳人;而卖纸花的呢,一般都是湖北天门人。”
中国人大批去欧洲大陆谋生,是在清末民初年间,而湖北省天门市人尤为先驱之一。有关文献记载,天门人在欧洲的人数,1905年时只有二十三人,到1910年,便增加到二百多人;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增加到五百多人,他们多数居住在俄国、法国、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到1925年,在欧洲的天门人竟超过了一千四百人。
  “从前,在一些英国华侨的通讯中,我知道卖纸花的天门人,有好些是由中国的西南部进入印度,经过伊朗、中欧,到达西欧,凭两条腿越过了欧洲。大多数人在这种长途跋涉、艰苦备尝中死去了,但也有若干人幸存下来,定居于英、法等国,并在经营小工商业中逐渐发达起来,以至于能够把家里人接了出来。”
   天门华侨经历了早期北上,漂流欧洲;中期转徙东南亚;近期遍布世界,四海为家之历程;其艰苦卓绝,曲折传奇,令人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天门人艰韧顽强,不屈不挠,聪明机智等优良品质和精神,在中国华侨史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写下光辉的篇章。

曾雷(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