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相传施耐庵写《水浒》时,日日以三腊菜佐餐,一撮进嘴,腊香便穿鼻而过,故食之不舍,称其为:“开胃通窍三腊菜。
制作工序:
三腊菜主要由麻菜、芥末、曲酒等成分组成。麻菜、芥末、曲酒等皆性温,味辛、麻辣,因之而名为三腊菜。
三腊菜别具风味,其口感清凉甜辣,鲜嫩爽口,香气盈嘴;细嚼之一股浓郁的辣味直蹿鼻腔;咽之滑溜爽心,解郁理气。尤其是吃后时不时地反嗳出的味道,真乃回味无穷。
三腊菜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配方比例具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将从田里新拔起的麻菜用绳串挂起,放在外面阴凉处风干大约两个星期,然后用温开水泡洗净切碎,下铁锅用温火烧炒,炒时先行加入菜油,待菜油烧至六七成热时,再将碎麻菜下锅,佐以味精。起锅后用大笾子盛摊开,待冷却透彻,按每公斤10克芥末,15克白酒(好曲酒)的比例,与麻菜搅拌调匀,最后分装入玻璃瓶子或瓷罐封存,大约经过一旬时间,待芥末、曲酒其味充分渗透于麻菜之中,三腊菜便大功告成。吃时应注意的是,要随开坛(瓶)随关上,这样不至于使剩下的菜麻辣气味挥发,以保持其风味的淳厚浓郁。
几百年来,白驹不少人家到了腊月都要做一些三腊菜。除了自家食用,它还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寒冬腊月,春节期间,这样一道野味药食真是不可多得。这时候,城里或外地有亲朋好友过来,定会捎回几瓶。白驹是千年老镇,跟外面的联系较多,这三腊菜的名气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早几年,有经济头脑的白驹人,还为三腊菜申请了“水泊桥”的注册商标,开始了工厂化生产,产品热销长三角各大城市。水泊梁山,正是施耐庵笔下108将的栖身之地。这商标又增添了三腊菜古文化的韵味。
三腊菜生产的季节性,影响了它的生产规模,也影响了经营者在市场营销上的更高追求。原料储备的困难不大,如果采用低温生产,真空包装,来延长生产期和保质期,再加大促销力度;那么三腊菜,这天下一绝的佐菜,准能象韩国泡菜一样,打出一个世界品牌来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dszhouqinfang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735494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