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闻一多纪念馆”

家乡区县: 黄冈市浠水县

       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浠水县清泉寺遗址上。浠水县是当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的故乡。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馆名的闻一多纪念馆建于1987年,系民族风格的庭院式建筑,占地12.24亩,展厅设计独特,引人入胜,展馆资料丰富,其红烛精神,世人赞颂,万古流传,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迄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数十万人次。

      闻一多纪念馆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3年5月18日闻一多铜像揭幕暨开馆。后被黄冈市旅游局授予“优秀景点”称号,它也是驰名鄂东的旅游胜地。

      进入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闻一多铜像。这座铜像是由我国著名的雕塑家刘开渠和王克庆两教授共同设计制作的。闻一多昂首飘髯、执杖而立的全身像,通高3.9m,其中,身高2.5m,基座高1.4m,以闻一多拍案而起为主题,挺拔的身姿,刚毅的表情体现了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墨亮的花岗岩基座上猷劲雄浑的“闻一多”三个大字是闻一多生前好友、已故的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写的。周围四季鲜花盛开,笑慰英烈,笑迎观众。 铜像的正后方是序厅。门首黑色大理石匾额上,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闻一多纪念馆”六个大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大门两侧悬挂着两幅木刻楹联,阴刻阳文的石绿字,内幅隶书联是周恩来、邓颖超挽闻一多联“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外幅草书联是董必武、李维汉所撰挽联“我辈犹生,变悲哀为力量,公等不死,继传统有人民”。内外联分别为当代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主席沈鹏所书。

      进入序厅,置身于红烛生辉的艺术殿堂。迎面是气势磅礴的巨幅(14m×4m)壁画(红烛序曲)。画面以红烛群落为主,奔腾的烈焰变为隐约可见的凤鸟,寓意凤凰涅磐的崇高精神境界;黑发蓬松,口衔烟斗的闻一多侧身回首,神态自若,亲切自然;用沥粉堆金的传统方法,用二千年前的古书体篆写的<红烛>序诗,给人们一种古老文化气氛。这巨幅壁画是由闻一多先生的三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及其夫人张同霞教授夫妇二人合作的。壁画前正中央安放一块体积为1.04立方米、重2吨的白色大理石无字地碑,略带青灰色的纹路恰象无垠的大海,寓意着闻一多的诗句“我爱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象征闻一多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和品格;象征着闻一多坚贞信念、宽广的胸怀。碑上燃烧的28支红烛与两侧墙面各镶嵌15支工艺烛形壁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使观众在这庄严肃穆氛围中得到一种总体艺术感受和对闻一多缅怀敬仰之情的高度升华。

      出序厅左侧门,走过一段长廊,至西侧第一展厅,由一展厅往北再走一段回廊,折向东,便是一幢二层楼房,第二、第三展厅分别在一、二楼。<闻一多生平事迹简史>总标题叫“千古文章未尽才”。这是郭沫若引用明末将领、诗人夏完淳的一句诗来痛悼闻一多。用它作题目,借以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在三个展厅中分六个章次展览陈列,其内容是: “风华少年,佼佼学好”(1899.11——1922.7),介绍闻一多勤奋好学、初露才华以及他目睹武昌起义、经受“五四”洗礼等青少年学习、生活历程。

      闻一多精神永垂不朽,恰如北斗,千秋永照,永远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后继导向,馆址本身也是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该馆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旅游观光有机统一,完美结合,形成寓教于乐,在游乐中陶冶情操的特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的wike词典:http://www.wm23.com/wiki/uc/87968.htm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meimade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5855363.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eiMade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102414799

MeiMade(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