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雨水冬有雪,河中水长流,水中鱼儿游,城乡美如画,四季景不同。运动休闲场所全,书法之乡底蕴深,公德在心中,文明在行动,城乡有大美,和谐不需言。这是我心中的美景,也是我追求的大美固镇。
近年来人与自然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的城乡面貌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们固镇也不例外,让我们来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的变化吧。
1、农村面貌的变化
走进农村,青砖红瓦,绿树环绕的村庄庭院已然不多见,取而代之的钢筋水泥构成的二层、三层小楼,如果是沿着公路建房的,公路两旁基本像城镇的街道一样,甚至比城镇的街道房屋还漂亮还洋气。但这种“洋房”居住的人们与房子本身之间似乎还存在差距,房子里面不是太整洁,东西摆放的很凌乱,门前有庄稼的秸秆,还有生活的垃圾,包括随风乱飞的白色垃圾,都凸显出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差距。
2、树木与物种的变化
走进村庄的深处,再也不见儿时的桑树、枣树、榆树、槐树、柳树、椿数、楝树······,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杨树因为其生长快,商业价值高而受到固镇农民的青睐,大量种植,甚至在耕地种杨树,几千年来各种树木相安而生的局面被彻底改变,其他树种在几年内被砍伐殆尽,树种的多样性被彻底毁坏,所有村庄呈现单一杨树树种。
回忆儿时的春天,村庄里有数不清的槐花、桃花、梨花盛开,小河边、路两旁,到处都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儿,各种树上有数不清的鸟儿在歌唱,在飞翔,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望不到尽头,香味直往鼻孔里钻,那种愉悦的心情难以言表,岂是徽州、婺源的油菜花所能比的。田头的小路上,铺满了扒跟草,这种草路下雨天也没有泥,咱老百姓的平板车阴雨天照样在扒跟草路上拉庄稼。夏秋之际,各式各样的果子挂满了树枝,小朋友们是这种果子还没吃完,那一种又熟了,小河边,小树上,树枝下都是我们的嬉闹的健身场。
不仅仅是树种的大量消失,栖息在各种树木上的昆虫也随之消失了,花大姐不见了,螳螂不见了,禅和知了变少了,更多消失的昆虫已经想不起来了,应该不下于20种吧。
3、种植作物的变化
走进村庄,以前我们种植的水稻、烟叶、油菜、芝麻、高粱、麻,甚至是红薯都很少见了,小麦、玉米、花生得到了更广泛的种植,主要是这几类农作物耕作更简便,产量更高,但施用的化肥却逐年增加,特别是花生基本都使用地膜覆盖,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塑料薄膜需要50年以上才能自然分解,而我们每年都在用,对环境的伤害是巨大而深远的。
4、河流的变化
提起河流的变化,水的环境,我们固镇整体上还是好的,流经固镇的主要有三条河,浍河、澥河和沱河,浍河水质一般,澥河和沱河因流经几个县的交界处,几乎没有受到工业的污染,水质一直比较好,但河流的变化已然很大,主要表现在水产品上,首先是水生植物大量消失,再次是鱼类,如戈鱼、黄鳝、黄尖、马楞等珍稀鱼类几乎找不到了,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田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如小麦在春天要打药四、五次,农药残留随雨水进入河流,杀死了鱼的卵;二是电网和新式渔具的滥捕滥杀,造成了大量鱼类物质的消失。
5、养殖与食品安全的变化
提起食品安全,很多人以为是整个国家的事,然而,就是我们固镇,食品安全问题也很严重,直接入口的有化肥油条,洗衣粉油条,有地沟油,有甲醛猪血、鸭肠,有注水牛、注水猪、注水鸭。固镇是一个养殖大县,猪和鸡是主要产品,养猪用各种饲料添加剂催肥,而养鸡40天就可以出栏,据说最快的35天就出栏了,我们吃的肉、蛋、菜还是原来的味道吗,还敢大胆的吃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