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化州以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城镇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迅猛,该县社会经济主体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县的城市经济区域。
化州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具有独特的地缘发展优势,处在粤西地区中心位置,黎湛铁路、207国道和即将动工兴建的佛湛高速公路横贯化州,成为连结大西南、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海南省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是各类物资的大型集散地。属我国沿海开放区范围,所辖19个镇均是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镇。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七五”时期,化州县已成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3年,全县社会总产值达53.51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6.85倍;国内生产总值26.1亿元,比1978年增长子5.03倍;国民收入23.2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4.95倍,工农业总产值44.1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5.6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74倍和34.39倍。财政收入1.18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5.5倍。
化州市共有工业企业5099家,其中市属工业102家,镇属工业1150家,其他工业企业4047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轻纺、化工、机械、陶瓷、食品、制糖、酿酒为主要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文体、卫生和环境保护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至1993年年底,全县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增加到37.86万人,占总人口的32.32%(其中,县城人口14.53万人)。城区公共设施日臻完善,街区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及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齐备。有国营、集体商业1369家,个体商业3489家,农贸市场6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一个,拥有酒家、宾馆、旅社16家。水电供应充足,已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镇:
我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开展解放思想讨论活动为强大动力,以坚持“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招商引资第一”为发展理念,以打造“工业化州、宜居江城、文化橘州、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努力克服冰冻、强台风、涝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全市呈现经济增长较快、价格回稳、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08年,预计我市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9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的108.25%,比上年增收7100万元,增长27.72%;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完成外贸出口3760万美元,增长59.3%,超额完成茂名市下达的出口任务。
(一)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我市沉着应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着力培植壮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3.2%。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7536家,比上年增加61家,从业人员达99607人,比上年增加2850人。化州市(杨梅)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和一期开发详细规划已初步完成。新引进的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丝厂上马12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和浙江老板投资1000万元上马1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均已落实生产场地、正在筹建。以耀明糖业有限公司为主的蔗糖产业集群、以民生高分子材料公司为代表的乙稀后续加工产业集群、以海利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不锈钢产业集群等正在日益壮大,逐渐形成我市支柱产业集群。广东乔美集团有限公司“黑奇士”牌商标、化州市粤港裕华家俱有限公司“裕华”牌商标和广东省化州市超力集团“超力”牌商标均被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化州五羊企业集团“五羊”牌商标、化州市耀明糖业有限公司“橘城”牌商标和化州市永安堂酒厂“永安”牌等商标正在申报“广东省著名商标”。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今年来,我市积极面对突如其来的低温冰冻、超强台风、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奋力开展抗灾救灾和重建家园,受灾群众生活生产需要得到有效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保持稳定。各级共投入1.7亿元,支持1130户“全塌户”重建新居,并确保在春节前建成入住。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着力推广适用新技术和优良新品种,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0%以上,拥有1个国家绿色认证农产品、5个无公害认证产品、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了茂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拥有固定资产5.1亿元,全年销售收入7.8亿元,从业人员2784人,带动农户25961户。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市(县),初步通过了省检查验收组的验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官桥镇名教村被推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这是我市农村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殊荣。2008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比上年增长5.8%。
(三)第三产业持续畅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万村千乡”工程,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销售网络。2008年设立大型日用品店152家,农资店70家,新建乡镇大型超市22家。星河国际假日酒店已落成试业,将发展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企业。孔庙、南山寺、名教倒流湾、那务温泉、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等旅游景区景点初步建成,推动旅游业发展。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完成消费品销售总额7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63.77亿元,同比增长18.1%;餐旅业实现营业额10.65亿元,同比增长23.4%。
(四)招商引资取得了新成效。我市先后出台了《化州市镇级税收奖励方案》、《2008年度财税工作考核奖励方案》及《化州市“工业立市”责任考核暂行办法》,正在抓紧制订《化州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化州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2008年,全市新上工业项目61个,投资总额4.97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新上项目中,合江旺来饲料厂、那务鹏程茧丝有限公司、化州中药厂制药有限公司和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扩产项目已经投产;重质碳酸钙粉厂、昌茂木业有限公司已进入试产;罗非鱼切片加工项目、海螺集团化州水泥项目、海利集团铝材、广龙160万吨水泥粉末站、水产畜牧饲料厂、平定钛矿开采和深加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洽谈和推进。
(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市区至同庆接广湛高速出入口公路工程,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正在密锣紧鼓进行之中。省道蓬吴线(化合线)连界至山车段30公里大修项目,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已完成单幅水泥路面20多公里,力争春节前建成全线通车;省道285线平定至清湖出省通道,首期改建新华场至清湖段3.5公里,目前正在施工中;08年新增完成镇通村委会硬底化公路150多公里,全市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城市防洪工程已动工建设;续建的鉴江干堤化州东堤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5200万元,已加固堤段约40公里。合江拦河闸重建工程已开工建设;林尘拦河闸改建工程完成了设计、监理的招投标工作,近期可完成施工设备的招标工作。全年完成供电设施投资6970万元,其中农改及新建配网工程2135万元。
(六)财税收入增稳增长。采取得力措施增收节支,极培育税源,依法治税,增加收入。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710万元,增长27.72%;国税收入30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地税收入139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1%;非税收入14811万元,比上年增长36.44%;财税综合增长率18.4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36亿元,比年初增长16.9%;贷款余额24.23亿元,比年初增长17.0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