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活动

家乡区县: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以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线,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大力推动文艺创作出精品、惠民生,一大批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文艺创作呈现出活跃繁荣的生动局面,为自治区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作出了贡献。 舞蹈创作硕果累累。《一家人》荣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团体表演三等奖和编导奖、《吉祥的节奏》荣获自治区萨日纳艺术创作工程荣誉奖、《穿沙魂》和《白泥窑记忆》获得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舞蹈《白泥窑记忆》、《火凤凰》和《准格尔妹妹》包揽第五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表演编导金、银、铜6项大奖。此外,《鄂尔多斯婚礼》、《天印——阿尔寨》等一批精品歌舞节目也走出“家门”,先后到日本、埃及、蒙古国、越南、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进了行访问演出并受到好评。

民族艺术创作风生水起。中国·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是国内唯一一支以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为主弦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专业多声部交响乐团,2010年参加第十三届香港世界“紫荆花奖”文艺大赛,获得了“最高奖”、“最佳创新奖”、“金奖”等七项大奖;2012年,赴蒙古国参加第三届国际马头琴艺术节荣获“最高奖”和“杰出贡献奖”等;2013年,参加鄂尔多斯市艺术团队文艺汇演荣获“银奖”;2014年在国家大剧进行演出,受到中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蒙古象棋传说》、《黑缎子坎肩》等民族文艺作品也备受观众喜爱,演出后反响热烈。

本土影视作品崭露头角。一批具有鄂尔多斯民族特色、反映鄂尔多斯发展变化、体现鄂尔多斯精神品质的本土影视作品相继面世。方言版廉政微电影《一叠白纸》、惠民题材微电影《抓阄》、“三农”题材电影《跟着幸福走》等播出后备受关注。在首届内蒙古微电影大赛中,我市选送的本土微电影《这张钱我不要》、《21度夏天》、《杨三换的故事》等榜上有名。近日,由准旗旗委、政府和内蒙古电影集团共同投资拍摄的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为创作题材的电影《漫瀚调》正式开机拍摄,标志着我市的文化盛宴中又添一道“家乡菜”。

文学书法创作花艳果丰。巴·吉日木图的《巴拉尔额吉》、瓦·萨仁高娃的《紫色的太阳》、王建中的《遍地风流》等文学作品和包金山、阿拉腾毕力格的书法作品分别获得了第十届“索龙嘎”和“萨日娜”文学创作奖。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文学创作,市政府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创办设立了“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我市作家张秉毅以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与天地共生》荣获第一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新人奖;布林的中篇小说《一路歌声》、郝敬堂、王进勇合著的中篇报告文学《西风烈--崛起的鄂尔多斯》获第四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作品奖,李红梅的短篇纪实文学《乌审草原札记》获得该届新人奖;苏怀亮的《木石村庄》在第六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评选中榜上有名,莫言被我市授予“鄂尔多斯荣誉市民”。

文艺创作坚持植根人民、服务群众。据了解,全市现有民间文艺团体600多支,每年演出4000多场,从业人员5000多人;专业艺术院团新创重点剧(节)目28台,排演各类晚会近50台,创作音乐、舞蹈、曲艺作品300多件。市旗两级艺术团队年均为基层演出达1000多场。(

任加翼(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