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英德

家乡区县: 广东省英德市

在这个吃货横行的世界里,跟着美食去旅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越火热,吃货们就觉得越光荣。那么各位吃货们就跟着我们一起来发掘英德的美食吧!! 山坑鱼 这种小鱼乍看不起眼,却是异常鲜美。山坑鱼生长在高山溪流处,未受到污染。当地人把山坑鱼风乾,吃的时候放姜葱、豆豉去蒸。也有用煎炸、油爆等方法处理的,下酒送饭很有滋味。

河虾仔 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哦

英德走地鸡 英德走地鸡生产量低、饲养期长,母鸡年产蛋仅80-95枚,肉鸡上市饲养期长达130-160天,肌肉脂肪沉积适度,肉质鲜美,鸡味浓郁,使人食后尚觉喉腔甘润,回味香醇。英德走地鸡之所以风味独特,除得益于千年品种遗传外,更主要的是在山清水秀的北江沿岸优异的自然环境中培育而成。

黄花豆腐 一般的豆腐虽然看起来白白的,吃起来寡淡无味,有甚者连打个嗝都带有一股的石膏味。而九龙豆腐则不同了,外表白而不亮,细若凝脂;摸一下嫩而不滑,放在手里晃而不散,有弹性;滚汤时久煮不碎;当放入口中,口感清鲜柔嫩,令你满口留香,因此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九龙黄豆腐配上不同的做法,风味也不尽相同,如蒸、炸、煎、炖等等,让人回味无穷。

卷筒糍 卷筒糍又称为“炸两”,首先是炸油条,比平时所见的油条较短,约二十厘米长。然后是蒸肠粉。肠粉蒸好后,对称切开成两个长方形,宽度约为二十厘米,将油条放在切开的一边肠粉中,用肠粉包卷油条。最后用刀切成约两厘米为一块。

英红九号 英德红茶是创建于1959年,英德红茶产于广东,它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适合清饮。加上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英德红茶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直接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研制获得成功,1964年工艺基本定型,并通过中央四部(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鉴定。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擂茶粥 广东英德农村地区的传统食品,“长相兀突,味道佳美”,“碗碗生津,匙匙养神”,是对英德风味擂茶粥最恰当的描述。流行石灰铺、西牛、大洞一带,

青塘米酒 又称青塘烧酒摇头烧;采用瓦缸手工土法蘸造,酒度浓高达60度,味酵芬芳,浸药殊佳。

角子糍 英德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首先把大米用清水浸泡一个晚上,再用磨磨成糍浆,然后倒入锅中,把糍浆煮成糍团(或者烧开水,倒入准备好的粘米粉中,搅拌搓成团) 然后把小小的糍团捏成碗状,把事先准备好的馅料包进去,再把封口捏成美美的花边形状就大功告成啦~~做好的糍拿去隔水蒸,大概30分钟就能吃啦~

大湾菜包 用生糯米拌以冬菇、腊肉、虾米、鲜肉粒等,再用猪婆菜或油麦菜 将其包裹起来,隔水蒸熟,蘸上酱油,吃起来糯香菜滑,是英德农村的特色小食。

萝卜糕 在英德地区称之为“萝卜糍“,是中式传统的糕点,在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等材料,上蒸笼蒸制而成的糕点小吃。这种糕点吃法多样,在英德很多大街小巷都可以买到,价格便宜,好吃又营养。

英德长湖水库鱼 英德长湖水库风景区位于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内,长湖事实上是一条江,即翁江,因截流建电站而成湖。这里最大的吃点是正宗北江(翁江)河鲜,主要有鲶鱼、鳝鱼、黄骨鱼、左口鱼等,因翁江水质好,河鲜肉味甜美。

“淡水石斑”-锦潭石桂鱼 英德石牯塘镇有条分布在原始森林中的锦潭河,出产一种味道鲜美,有“淡水石斑”之誉的锦潭石桂鱼。 为什么在这条河流中能出产如此出名的河鲜呢?据介绍,奥秘还是在于锦潭河流水质优良。英德石牯塘镇锦潭河流域,处于杳无人烟的靑山绿水中,因而河水不但无污染,而且天然饵料丰富。虽然河流处于较寒冷地区,但河水的温度却依然很适宜鱼儿生长,河水不但不冻,反而有少少暖意,原因是这锦潭河流域有地下泉水,所以水温比较暖,常年大约保持在摄氏十五、六度左右,故很适宜鱼类生物的栖息繁殖生长,甚至很怕冷的热带罗非鱼在此河流域都能生长无碍,何况土生土长的石桂鱼当然更是得天独厚了,难怪肥美好食。

生活在原始森林河流水域中的锦潭石桂鱼,其外形与淡水桂花鱼有较大区别,花纹呈梅花黑点,而鱼嘴则比较尖且向上翘。据当地食家讲,这种野生的肉质鲜美的石桂鱼,烹调方法有多种,但最好是清蒸,保持其原汁原味。清蒸的做法是:将整条鱼从腹部剖开,然后放锅里蒸上八、九分钟即可取出食用。其雪白的鱼肉鲜嫩肥美细滑、清香馥郁,细细品尝还与吃名贵海水石斑鱼有一样好的感受,真是一啖难忘。

 

张纯翠233(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