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街的百老会和长寿会

家乡区县: 广东省英德市

大湾镇街聚居着一万多居民,他们向来有着互为解难的好传统好风气。如有老人作古,街坊群众从人力上协助丧家料理丧事。这优良传统为邻近的圩镇所没有的。后来街坊们想将这良好的习俗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一些有识长者根据街坊意见,欲成立一个专司治丧的群众性组织,经当地政府批准,于1982年先后成立了两个同样宗旨、性质的群众性组织,街头曰“众助百老会”,街尾曰“群联长寿会”,群众称之为老人会。这两个老人会有健全的组织,有明确的会则。会则内容大体上是这样:

1.入会者在大湾镇街要有房产产业权,并在入会时签名承认;

2.规定入会年龄,百老会为五十岁以上,长寿会为六十岁以上;

3.入会时须交会费,百老会规定为五角,长寿会为二元。将会员所交会费汇总存入银行,有会员去世,将此款给其家属。随即各会员又缴同样数目的现款,以备后用。参会者不得拒交会费,违者采取措施促其赔偿已领取之会费;

4.如有会员百年归老,其他会员要参加送葬。送葬时必须由始点到终点,不得在中途等候,不得代他人带牌子(一种作为参加送葬的标记),特殊情况例外;

5.料理丧事时,不搞封建迷信,不搞宗族纠纷。

老人会的这些会则,印成小册子,人手一册。册里详载会则、会员姓名、承担人姓名,一目了然。

老人会初成立时,两个会都是一百多人,后来通过实践,深受欢迎,很多街坊纷纷要求加入。今众助百老会拥有会员五百多人,群联长寿会三百多人。而限于一定的规模,只能退会一人(作了古的老人),才吸收一人。

两个老人会,越办越好,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给死者家属购置棺木、支付仵作人工等之现款。(此笔现款其实是其过去或以后每次所缴交的会费的总和)。

料理丧事的一切。进行具体分工,派出人员抬柩,敲鼓鸣锣,鸣炮,指定人员搀扶过度哀恸的家属,使丧家不因哀痛而疏于料理丧事,使其家人从内心上得到补偿和安慰。

老人会备有丧事用的一般用具,给予借用(购置这些用具的钱款,来源于会员会费之利息)。

丧事完毕之当晚,老人会的领导到死者家里进行慰问,并征求对改进工作的意见。

老人会不但对参会人的丧事料理周到,对非会员鳏寡老人的丧事也同样予以料理。例如住街头的官启森,家境困难,孩儿多,母亲久病,妻子患病住院治疗。街头百老会闻悉,既拨款给他急用,并发动街坊捐款,以支付医疗费用。其母(已入会)去世,百老会为其料理丧事。不久,其妻(未入会)去世,百老会认为死者虽未入会,但鉴于家境困难,同样以会员对待,给予资助,操办丧事。官启森感激涕零。

老人会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义务的,从不拿补贴。早料理丧事时,不要丧家报酬,甚至婉言谢却丧家谢劳的餐食。送葬的所有会员不吃丧家一碗饭。老人会真正是为街坊群众办实事。

 

张纯翠233(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