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舞出精彩

家乡区县: 广东省英德市

大湾的舞狮在远乡近邻早已驰名。1954年就以《狮子游赤壁》这一狮舞参加韶关地区专署第一届民间艺术节获得好评。

大湾的舞狮是由南海官窑传入。大概30年代初大湾成立了两个民间武术团体,东约福新堂国术研究社(简称福新堂),上约英义堂健身国术团(简称英义堂),他们都喜欢武术,一为健身,二为娱乐。1936年,南海官窑犁岗村的黄三九到大湾做生意,由于他略通武术,通过他请到南海官窑老鸦岗村的肖宝渠教授舞狮、打锣鼓。福新堂和英义堂虽然师从一人,锣点一样,但又形成各自特点,福新堂以温驯闻名,英义堂则以刚猛扬威。

他们的狮队一般有三个狮头,分别按《三国演义》的著名人物命名,又根据其特点派上不同的用场,黄色狮面的称刘备面,温驯可人;多用来拜门、庆贺、红色狮面的称关公面;热火朝天,用来庆贺、“采青”,黑色的狮面则是张飞面,多用以“采青”,给人一种威猛的感觉。舞狮者再穿上与之适宜的虎爪鞋和夜行衣,给整个场面带来不同凡响的气氛,这也是大湾舞狮的特色之一。

舞狮这种活动,除了庆贺,最多用场和最为精彩的莫过于“采青”了。所谓“采青”是人们用青色植物一棵(多为生菜)或水果、利市一封、鞭炮一包,用红绳绑在一起,随意按不同的位置摆设,或高或低,让舞狮者采摘。采青分“高青”和“低青”两大类。“高青”又分“台青”、“挂青”两种,“台青”顾名思义,就是用四、五张八仙台叠起,“青”就放置于高台之中;“挂青”则用长竹于建筑物的高处悬挂,这种“青”须用叠罗汉的方式采,挂得越高难度越大,;“低青”也叫“地青”,它是把“青”在地上摆成各种动物、物体、字画、图象,如虾、蟹、蛇、花、草等。一般来说,“高青”难采,采“低青”则精彩。

大湾舞狮的采“青”,特别是五十年代就有了一套绝技。首先舞狮这要功深艺熟,单纯掌握四种基本步伐:子午步、麒麟步、四平步和立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配合锣鼓点一丝不苟的将狮舞得栩栩如生,威武可爱,如“白鹤过仙桥”这个难度较大的狮舞,是两边各有四张八仙桌叠成的“桥墩”,一张梯架中间为“仙桥”,“青”就挂在桥下,要求舞狮者有深厚的武术功底且配合默契。上桥是把一张台作为一个步阶,狮子首先绕圈走一趟,到桥下正中时“惊青”——惊喜的发现“青”,后“探青”——试探一下“青”,这是狮子发现猎物时的两种可爱的表情,赋予了狮子活泼生动机灵的性格,用五星、三星鼓点筛狮两轮,转用七星鼓点上第一阶,三个鼓点轮用,到狮子上了桥中间,接转五星鼓点探头看“青”,再用三星鼓,舞狮尾者紧步趋前,舞狮头者则用手离狮头握柄,移握狮尾,将狮头放下桥去,狮子“含”到“青”后,再猛力一抽,将狮头抽起,舞狮头者两手准确的回握狮头握柄,这种“采青”精彩而扣人心弦,成功的“采青”往往博得围观者的喝彩。另一种“梅花青”是方世玉大打梅花桩的缩简和借用,即用六个碗,倒放成梅花状,一个碗作花心,五个碗作花瓣,每个碗均放一份“青”,舞狮者上桩后步步踩在碗上不能下地,因此必须踩得很正,力度也要适中均匀,舞狮者要赤脚或穿软底鞋,否则一个不留意就会跌跤,最后还要把碗一个个反过来。

舞狮不仅要讲“勇”,更要讲“智”。大湾舞狮很多时候就颇有“智”,如取“百鸟归巢”,主人用一个格箩盖代表“鸟巢”,装一百包贺礼表示“鸟”,按照惯例每取一个贺礼就要按程序舞一回的,如此这般,没有五、六个小时是取不完的,而大湾舞狮人利用伦文叙《百鸟图》“天生一个又一个,三四五六七八个”的诗句,连区2个红包后,“三四”取12个,“五六”取30个,“七八”取56个,这样一来,只舞5次就把红包取完,叫人心悦诚服。

喜庆佳节,众狮纷纷出来给人们贺庆,两狮互会时,狮子也要讲礼仪的,狮头低垂,表示谦虚和问候,又以“左大右小”规定,路线要走小方,称之为“狮德”,大湾的舞狮注意这点,做到真正与众同乐。

大湾舞狮活动形式多样,舞狮的名堂亦美不胜收,难度较高的有“八卦阵”、“铁网罩英雄”、“金猫抓池鱼”、“龙门阵”、“水淹七军”、“刘金定斩四门”等等,较容易又形象活泼的有“美女梳妆”、“姜公钓鱼”、“斜坡望月”、“桃园结义”、“八仙醉酒”、“双龙争珠”、“猛虎下山”、“双喜临门”等,怎样摆“青”就怎样取,伴之以铿锵有力的锣鼓钹,使气氛渐入高潮。

张纯翠233(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