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的元宵花灯

家乡区县: 广东省英德市

闹元宵,是大湾街的一种民情风俗,别有特色。除麒麟、狮舞以外,还有飘色和花灯游行,供人观赏。

元宵夜,百姓民居,深院大宅都有张灯结彩者,有的地方还举办灯会。这灯会,由一些有钱人家做会东、集中花灯到当众场所,组织文人墨客,到场品评,经过筛选,评出最好的花灯称之为元宵灯,给元宵灯制作者最高的荣誉,然后敲锣打鼓,奖给银屏,送到元宵灯制作者之家。

元宵花灯,种类繁多,有宫灯、纱灯、莲灯、鱼虾蟹灯等,内置烛光电光,耀眼夺目,为此称之为“花灯”。花灯的制作,先破好竹笏,用纱纸扎成框,装裱上色或绸布,配上剪贴图案及其装配物而成。图案一般都以龙头凤尾基础。制作的花灯很多以形代物,或者是以物代形的,如“八仙”铁拐李,便以基宝葫芦而代之。花灯有两种不同的制作。一种是平面,一种是整形。平面灯制作较简易,如“蝴蝶灯”先用笏扎成二个蝴蝶轮廓,然后,用笏柱上下连起,表上纸张或绸布,剪贴图案或用颜色画出图案而成。整形灯色工艺复杂且精致,如制作“老虎灯色”先取好比例及形态,破好竹笏,用油灯火把笏烤顺(随需要而定)扎出成形轮廓,表上纸张,扫上老虎基本色泽,画出斑纹,再加保护油,装上眼睛,须眉睫等付件,便制成活生生的兽中之王。

传统花灯色工艺,以腊烛油灯作灯光,有些活动灯色也是用人工操作,或借灯火空气作动力。如走马灯的转动,就是靠灯火空气向上升,使其风车叶转动、而带动走马奔跑。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制作灯色,使用电器灯光,活动都很先进。制作灯色的材料也不仅是用竹笏、纸张,造灯框架,还使铝用合金材,封裱有透明塑料胶片,光镜、金银等尼龙线。色泽鲜艳,透明度高。便裁制。

大湾元宵灯色,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说,是由南海老鸦岗一个姓苏的商人到大湾做生意传来的。为庆贺朋友添丁,年初十开灯,他造了一个花灯悬挂在厅堂,筵席上议论开了,很多人要他带来大湾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搞“提灯会”,从此大湾闹元宵提灯游行就这样开始了。过去灯色是一些传统的金钱、葫芦,鱼虾之类简易灯色。

建国后,有所创新,制作出新飞机、大炮、军舰等新形灯色。一九八二年恢复福新堂改名“群联”、英义堂改名“众助”两个群众娱乐团体,每年元宵节由群众自愿乐助,筹集资金,制有大型的人物灯色,历史剧灯色等等。制作灯色人员,都是热心社会事业的人,他们不计报酬,为大闹元宵废寝忘餐夜以继日进行工作。这又是大湾人的一大特色,所以能够年年坚持,从不中断。

张纯翠233(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