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就让小坤子带你走一走九华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一天时间行走在山林禅院间,给身心一个净化的机会。现在,我把我所了解的九华山,用我自己的相机,用我自己的语言,按照正常的游览路线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九华山,喜欢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们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是安徽第一批的两个5A级景区之一。它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从青阳西行五公里,从池州沿着318国道东行25公里,就到了九华山的门户,青阳县五溪镇。所谓五溪,是指由九华山龙溪、缥溪、澜溪、双溪、舒溪,在这里汇合。古人有句话形容五溪:“江南之山莫秀于九华,九华之胜实衍于五溪。”在这里遥望九华,峰峦叠嶂,云遮雾绕。因此成为了古九华十景之一的“五溪山色”。元文宗图帖睦尔游览五溪,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工夫。”诗中所说的五溪桥,是指五溪古石桥,这座桥建于南宋庆元六年,也就是公元1200年。这座桥后来屡毁屡建,曾经叫过午桥,化城桥,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规模宏大,由大小两桥组成,中间隔着一座土墩。大桥三孔,近50米长;小桥两孔,也有40米。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大局,奉命炸毁了,仅剩下桥墩。后来也曾有过重修。桥西边,也就是池州方向,原有望华亭,桥东原有关帝庙等建筑,可惜都毁了。这里还有当地人称为状元坟的明进士、南京户部侍郎汪珊墓。1970年,在老桥下游60米的地方,建了一座120米长7米宽的新公路桥,成为318国道的一部分。2010年,318国道在这里改建了一座立交,这座桥就成了从池州方向过来的单行道。从这里沿着219省道前行7公里就看到了一座新建的大牌坊,上面“九华圣境”四个大字是康熙帝的御笔,这里康熙帝用的“圣”字可不是一般常用的风景名胜的“胜”字哦。请注意,沿路的路灯是九朵莲花的造型,这是设计师专门为九华山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李白的诗“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说到李白,不得不提,九华山的山名正是李白取的。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天宝十三年(754),诗圣李白应好友高霁、韦权舆的邀请游九华山,从诗人的眼光看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合作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开篇就写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佳句“灵山开九华”从此与山名同辉。我的网名也来源于此。李白和我们池州和九华山的关系有人写过专著,但现在我一时找不到那本书了,因此只能凭我的记忆说一部分了。知道李白的人一定都知道李白有《秋浦歌》十七首,特别是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但不一定都知道秋浦就是今天的池州。如今这里有一条河,仍然叫秋浦河。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许多描写池州风光人情的诗篇。穿过牌坊就到了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也就是柯村,这里,已经渐渐成为了九华山的政治、经济中心。九华山目前大力发展山下,随着大愿文化园也就是99米的地藏菩萨圣像的建成开放,九华新街和多家酒店的运营,这里会越来越繁华。但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还是在山上。所谓山上,是指九华街,一个海拔六百多米的小镇,寺庙林立,僧俗共处,酒店、商铺、饭馆、旅店鳞次栉比。如果你到达这里是傍晚了,可以就近在柯村找地方入住,如果时间尚早,最好是在游客服务中心买好190元的九华山风景区大门票,和50元的景区交通票,就可以乘坐大巴直接去九华山核心景区九华街。从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乘坐大巴,就可以直接来到九华山核心景区九华街。路会越来越窄,但风光也越来越好。
进入盘山公路不久,就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寺庙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甘露寺,即九华山佛学院。甘露寺位于乔安以上,盘山公路边。一般游客多是乘车经过此寺,并不下车参观;正常的旅行社线路也没有这个景点。因为这座寺院自1990年起,已作为九华山佛学院,现在仍然有学僧在这里读书。清康熙年间,玉琳国师云游九华,说这里环境很好,如果建寺,必代有高僧。当时在伏虎洞苦修的洞安法师遂发心在此募建丛林。开工之夜,满山松顶皆挂甘露,故以“甘露”命名,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光绪末年常恩法师91岁圆寂,三年后肉身不腐,装金供奉,后毁于文革。这里,是九华山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住持僧藏学法师写得一手好字。
出了寺庙,再转几个弯,从另一个角度看甘露寺。这里是各个寺院的年轻有为的僧人进修学习的地方,所以不是一般常规景点。车辆在盘山公路上盘旋十五分钟,就进入了有天上街市之誉的九华街,这里寺庙林立,商铺众多,僧俗共处,和谐安宁。九华街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8′,北纬30°5′。到了九华街,过了检票口往上走,有一个T字形路口,直行进入九华街最繁华的地段,这一段路是单行道,只能往上开;如果右拐过桥,是去小天台和天台景区的。以下介绍直行的线路和景点。
到了九华街,先找地方放下行李,如果是旺季,一定要提前预订酒店。找楼主订酒店可以优惠不少哦。住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随着我的线路细细品味九华山了。当然,你也可以按照你的时间选择更合理的路线。这是九华山九华街的中心,一个石条铺就的广场,一个半月形的放生池。这个化城寺广场是九华山的中心广场,周围环绕着一圈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的店铺,而我家——灵山土菜馆(QQ1349708992)就是其中一家。这个广场不在车道上,必须要步行才能到达,从东崖宾馆停车场穿过一条小巷就可以到达。
在这一张照片里,可以看到画面下方是放生池,画面右上方是九华山开山祖寺化城寺,而画面左边,就能看到我家,灵山土菜馆。
放生池的后面,就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九华山的“总丛林”--化城寺。现在有些比较大的寺院,比如祗园禅寺、旃檀林、天池寺等,原本只是它的寮房。
到这里,不能不提开辟了九华山为佛教道场的金乔觉,金乔觉(696—794),为古新罗国(今韩国)国王金氏近族。据说,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他的两首诗作被收入《全唐诗》。在此期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来到大唐,他到过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了九华山。因为九华山名声很大,所以他曾经到过的地方都建起寺院,并且自称小九华山,而九华山为了区别他们,有时会称为大九华山。
这座寺庙修建于唐至德初年(公元756年),也就是金乔觉60岁的时候。他在这里传经布道,九华山的佛教才渐渐成了规模。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僧众视为地藏菩萨化身,化城寺遂辟为地藏王菩萨道场。在这里一定要敬一炷香,祈求平安。
在此之前,九华山是道教名山,也有一些僧人在九华山修行,但是没有什么影响力。早在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僧人杯渡就曾在此筑室为庵。杯渡也是九华山有确切资料的第一位僧人。
“化城”两字源出于《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传说释迎牟尼与小徒下乡布道,忽为山险所阻,小徒饥渴交加,坐地不起。释迦牟尼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小徒顿为振奋。所谓城实乃佛祖点化而成。这个故事似乎也暗示了这个寺庙的所在地日后也会成为一个繁荣的小城。
我们现在看到的化城寺早已不是唐时的建筑了,在大门的石柱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字迹,说明这是贵池人刘含芳捐钱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的。化城寺目前已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化城寺启动了大型维修,预计在2015年完工。
金乔觉在化城寺修行到99岁,唐贞元十年(794)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圆寂,肉体安放在石函当中,三年后开函时,据说“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众徒弟认定他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于是建石塔供奉,这就是月(rou,四声)身宝塔。为了保护宝塔,在塔外面又建大殿,这就是已经成为一座蔚为壮观的寺庙的月身宝殿。
你也可以随意的逛逛这条石板铺就的街道,随心的买一点九华山的土特产或工艺品。路边,寺庙、庵堂,随处可见,九华山大小寺庙一共99座,这些都在其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