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粤剧爱好者三五成组,会集乐器自弹自唱,娱乐一番,这一自发的富有粤味的活动形式,称之为“私伙局”。此一形式珠江三角洲一带及广州也颇为盛行。
大湾街的居民有从珠江三角洲一带迁来的,文化风俗习惯受了影响,与之较为相似,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对粤曲粤剧有着亲切的乡音感,他们早就有了“锣鼓柜”的组织,逢年过节,抬着上街演唱,平日则在家里聚集消闲,加上大湾的八音班遍布街镇和农村,粤曲粤剧爱好者有广泛的基础。所以很多粤曲粤剧爱好者,闲来也唱上几句粤曲小调,在工作劳动之余、茶余饭后之际,喜欢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唱上几首粤曲,玩上几支广东音乐,这就是大湾街“私伙局”的活动。
近几年来,大湾街的“私伙局”还发展成了一定的规模,他们自筹资金,添置扬琴、二胡、三弦、大笛、横箫、锣鼓钹等,逢每星期五晚上,自觉来到所定的聚会点,先响起开场的锣鼓,然后或伴唱粤曲,或合奏乐器,或自弹自唱等等,真有点象业余曲艺组演出。这种“私伙局”还能互教互学。
“私伙局”较为常唱的粤曲:旧曲有徐柳仙及小明星的《夜半歌声》、《魂断蓝桥》、《再折长亭柳》等;新曲有《搜书院》、《山乡风云》、《平贵别窑》、《柳毅传书》、《秦香莲》等等片段。广东音乐较首本的也有“禅院钟声”、“平湖秋月”、“饿马摇铃”、“杨翠喜”、“汉宫秋月”、“柳底莺”、“双星恨”、“连环扣”、“锦成春”等几十首。这种“私伙局”,吸引着不少群众,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能给予人们高雅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