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huilai),古称葵阳,地理坐标为北纬23°07‘东经116°29’。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潮汕地区南部,东临汕头市,西接陆丰,北邻普宁,南濒南海。
惠来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毗邻港澳,介于深圳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厦深高铁、深汕高速、普惠高速、揭惠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通道贯穿其境内,并拥有对外开放的窗口神泉港,惠来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石油2000万吨炼油项目在惠来开工建设,惠来继而成为广东四大能源产业基地之一。
惠来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9.5公里,至2014年现辖14个镇,包括大南山华侨管理区、惠来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置县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已有490年左右。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海宁县始建。在南海郡东部析出东官郡,揭阳县地属焉。同时析揭阳县为海阳县(今潮安)、潮阳县(今潮阳、潮南)、海宁县(今惠来西部)、绥安县。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在东官郡东部析出义安郡,下辖海阳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义招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全国废郡设州,原义安郡改称潮州,领义安县、潮阳县、海宁县、绥安县、义招县、程乡县。(“潮州”一词始现)。 隋大业三年(607年),全国复郡废州,潮州之地复称义安郡,属扬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义安郡再改称潮州,海宁县并入潮阳县。 嘉靖四年(1525年)建城,得名惠城,因其地处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割入靖海千户所。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至清末。 民国时期(1912-1949),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同年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员公署。 1949年6月,将惠来县梅林区辖属的梅峰镇、松阳乡,南阳乡,高埔乡,云落乡,崩坎乡,葵龙乡,埔头乡共8乡镇505村,划归普宁县。 1950年3月,将惠来县雷岭乡28村,划归潮阳县。同年4月,将惠来县甲子镇及18乡,划归陆丰县。 1958年12月10日,撤销惠来县建制,与普宁县合并。 1959年4月,将惠来县红江公社横山等10村,划归陆丰县。 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惠来县属汕头市。 1991年,揭阳县撤县建市(地级),惠来县从汕头市析出,划分给揭阳市管辖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