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谢景初首筑大古塘起,这一带已由滩涂变成沃壤。南宋庆元六年岑氏先祖六二公从慈溪车厩(今属余姚)携其子孙到此卜宅定居,世代相延遂成望族。樟树村因村中原有一棵数人合抱大樟树而闻名乡邑,以巨樟命名的还有樟树庙、樟树凉亭,至今耄耋咸集,古风犹存[1] 。
岑氏家族重农桑、读经诗、做学问,历代以来人才辈出。有南宋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岑全,族人敬称“秘书公”,子岑珍仙居教谕;元延祐进士岑良卿,任绍兴路同知,累官至奎章阁学士,尤令乡人称道;曾为州郡守叶恒创筑大塘石堤作出卓著贡献的栲栳山人岑安卿,学识渊博,被诸儒私谥贞元先生;还有修会稽、余姚二志的岑原道,著《锦囊清事集》的明洪武翰林院典籍岑宗鹗,著《雪崖集十八卷》的岑琬,著《延禄斋诗集十二集》的岑振祖等等,他们都为家乡讴歌著书,载列志籍。
樟树村既是岑家聚居之地,缘何建有桑家大厅?经调查得知:桑家大厅是明朝岑氏先祖商友公故宅,古人避讳商友公名字无考,不知后人出于尊称还是简称,沿袭成商公大厅,“公”、“家”二字土音相似,故讹化为“商家大厅”,又因1983年文物普查时将“商”误写为“桑”,致使原本的商友公大厅成了今日的桑家大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