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美食大汇总

家乡区县: 潮州市饶平县

手捶牛肉丸

潮州城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好味道。除了声名远扬的潮州菜,更有街头琳琅满目的各种小食。在潮州老城区的横街窄巷里闲逛,不经意间就能遇到很多地道的小吃,不仅味美而且价格也十分诱人。

  1、手捶牛肉丸

  牛肉丸往往是潮菜筵席上的—道汤菜,但它更是潮州地区大街小巷小食摊上的一款传统小食。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州小食,在潮州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潮州人制作牛肉丸,都是选取牛腿、胸、背、臀上的优质肉料,将上面的筋膜剔除干净,将牛肉顺着纹切成条,放在砧板,手执两把大铁棒,顺着与肉纹平行的方向,左右开弓,反复捶打;潮州人在煮牛肉丸时,还用牛肉和牛骨汤,这样使牛肉丸在煮制过程中,不致使肉丸的肉味渗入汤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肉丸的浓郁牛肉香味。

2/10

粿条

在潮州小食中,可以说没有一款小食像粿条汤那样大众化,那样受群众喜爱欢迎。可以说一年四季,在潮州几乎到处都可见粿卖条汤的小食摊。人们在工休肚饿或晚间吃夜宵,都会到路旁小食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粿条汤,甚至一日三餐,有人也会吃粿条,以改变一下口味。

  粿条也可用来炒,潮州人俗称“炒粿条”,炒粿条主要调味为老抽和沙茶酱、辣椒酱,配料则可用猪肉片、牛肉片、鲜鱿鱼、葱段、豆芽菜、芥蓝、韭黄等。如果配料单纯用切幼的潮州特产菜脯(即萝卜干),则称为“炒斋粿”,别有风味。

3/10

粿汁

  粿汁是潮州地区大众化的地方民间小食,在潮州街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 粿汁是用米浆放在平底锅上煎熟烤干而成的。煮时要切成菱形小块,放在沸水之中,还要调入精盐、糯米粉浆,吃时再配以葱珠朥、炸花生仁、卤豆腐干、卤鸡蛋、卤肉和腊肠之类的佐料。 粿汁的特点是具有香馥的稻米香味,经济可口,制作简便,是潮州人早晨、午后常吃的点心小食。

4/10

猪脚圈

猪脚圈实际上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生葱珠、五香粉、精盐,还有主料粳米粉和木薯粉加水调成的粉浆。当在油锅中浸炸至金黄色时,倒出即成。猪脚圈味道、口感香脆,是潮州小孩特喜爱的一款小食。因其呈圆圈,状为从猪蹄上切下来,故人们美其名为猪脚圈。

5/10

鸭母捻

 鸭母捻潮州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类似于北方的汤圆,但潮州叫“鸭母捻”其实是取它的形状像母鸭在水上漂浮游荡的意思。鸭母捻传统制作要求严格,要求皮柔韧,馅软滑。鸭母捻有多种馅(绿豆、红豆、芋泥等),为便于区分,不同馅的鸭母捻都有自己的记号,如有的形状圆、有的椭圆,有的有红点。还可以把“鸭母捻”捞干,洒上花生芝麻碎,这样就成了另一种美食“凤凰春”。“鸭母捻”、“凤凰春”都可以在名店“胡荣泉”吃到,小店经常是门庭若市。

6/10

腐乳饼

 腐乳饼用料奇特多样,它以精面粉制成饼皮,饼馅有腐乳块、酒、白猪肉、糖、蒜头等,配料总共在十四种以上。制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要先后有序、份量得当,烤焙也有章法。这样,饼皮才能薄而不裂,饼馅饱而不露,干润而柔软。独特的南乳、蒜头和酒的气味,香味浓郁,芳香可口,甜而不腻。目前,腐乳饼已加上漂亮的包装,每年均有出口。

7/10

糕烧番薯

“糕烧”是潮汕菜中烹制甜品的一种常用烹调方法,有点类似北方的“蜜浸”,具体做法是先将原料作初步熟加工,然后再将原料放入糖浆中文火烧煮(选用大煲锅)。“糕”在潮汕话中含有液体浓度高的意思,如潮州话中的“糕糕洋”就是这个意思,故糕烧的特点应该是糖浆的浓度比蜜汁高。番薯即地瓜、红薯,糕烧番薯便是一款采用“糕烧”的方法烹制的潮汕传统小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8/10

菜头粿

 菜头粿即萝卜糕,但潮州的菜头粿和外地的萝卜糕,在做法及风味上都有明显差异。菜头粿不单只用萝卜做为原料,还有芹菜、蒜花、花生仁、胡椒粉等,它的特色是突出菜头(萝卜)的鲜甜味,故在制作菜头粿时,菜头的比例较大,且在刨丝剁碎时流出的菜汁,也要求倒入米浆中。吃菜头粿时要先切成小块,用油煎成金黄色,吃起来外皮酥脆,内里柔软香甜。

9/10

蚝烙

 蚝烙是潮州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蚝烙实际即是蚝煎,是用薯粉加蚝仔和鸡蛋煎的,蚝越小越好。蚝烙的主要调料是葱珠、味精、鱼露及新鲜鸡蛋,品尝蚝烙时则要放上洗净切碎的青青翠翠的芫荽,配上的酱碟便是沙茶和鱼露。蚝烙外酥内嫩,香脆鲜美。

10/10

甘草水果

潮州街头有很多卖腌制水果的小摊,最普遍是用甘草汁来腌制。一盘盘腌好的水果如芒果、杨桃、番石榴(芭乐)、草莓、李子、桃子等皆十分诱人,“甘草和百味”,平凡的水果加上甘草水幻化出各种新味道,不仅酸甜可口,而且吃了能够帮助消化、解渴提神。

cjx(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