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洪山菜薹

家乡区县: 武汉市洪山区

菜薹,紫菜薹的珍稀品种,俗称“大股子”,因其原产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一带而得名。其茎肥叶嫩,色香味美,又叫“红菜薹”,古时又称为“芸菜薹”。长得像油菜,带花,只是颜色呈紫红色、紫黑色,汤汁呈紫黑色。正宗的洪山菜薹除外形肥壮外,色泽也较浅红,口感较清。如果是青白色的就是白菜薹,产出的季节比红菜薹晚,要到开春以后。和湖北同纬度的地区基本上都可以产红菜薹,四川也产红菜薹,但是品种和味道都不同,比较矮一些,梗子很粗。洪山菜薹的茎干部分呈喇叭状,从下及上,逐渐收小,而其它地方出产的菜薹茎干则上下粗细一致。

 

史料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以前的东汉、三国时,紫菜薹已是中国人普遍食用的蔬菜。《名医别录》中记载:芸薹“乃人间所啖菜”,这里的“芸薹”就是紫菜薹。
据史籍记载,红菜薹在公元7-10世纪时的唐代已经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
在《齐民要术》、《唐本草》、《唐本草注》等古书中,都有关于紫菜薹的记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言:“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九月、十月下种,叶形似白菜,冬春采薹必为茹,三月则老不可食。”[2]
王景彝《琳斋诗稿》有咏菜薹一首:“甘说周原荠,辛传蜀国椒。不图江介产,又有菜薹标。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晚菘珍黑白,同是楚中翘。”
徐毓华《湖北乡土地理》载:“马鞍之煤、宝通寺之菜、黄鹄矶头之鲤,均占优胜之土物也。”
王徒心《续汉口丝谈》上记载:“光绪初,合肥李瀚章(李鸿章之兄)督湖广,酷嗜此品(按:指洪山菜苔),觅种植于乡,则远不及。或曰‘立性有宜’。勤烙(李瀚章的溢号)乃抉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日:‘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

QWQ(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