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书院

家乡区县: 江西省吉安县


白鹭洲书院的创立,是在南宋淳祐元年(1241),吉州知府江万里见白鹭洲江水环绕,青翠雅静,是读书讲学,著述论理的好地方,又因吉州是理学先驱程颢、程颐的过化之区,而江万里自身又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再传弟子,为景仰先贤,阐扬理学,培育人才,白鹭洲书院便诞生了。
鼎盛时期
书院的鼎盛时期是在宝祐四年(1256),书院生童文天祥高中状元,同榜吉州进士39人,占全国录取三百九十名进士的九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宋理宗皇帝亲赐匾额“白鹭洲书院”以示褒扬。从此,书院名声大震,与当时的庐山白鹿、铅山鹅湖共名齐辉,成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明建文二年(1400)和永乐二年(1404),吉州生童襄括三元(状元、榜眼、探花),更是声震朝野。
“七百多年来,白鹭洲书院学业兴旺,人才辈出”。导游那厚重的声音,无疑是对书院“业绩”最真诚的肯定。是的,这里曾云集了当时国内很高水平的教育家:书院的奠基人江万里、宋代著名教育家欧阳守道、明代“天下第一清廉”的汪可受、清初著名文学家施闰章、清末教育家、文学家刘绎等一大批“先豪”。而它培养出来的“栋梁”更是可以列出一份令人叹为观止的名单: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学家、诗词家刘辰翁,忠节名臣邓光荐,以掩护文天祥避难而被元兵烹死的刘子俊,父子四人全部为国捐躯的刘沫,被元兵俘掳后绝食八日而死的罗开礼,生祭文天祥的王炎午……听着这些熟悉的历史人名,能不对书院肃然起敬?
名胜古迹
白鹭洲书院历代名胜古迹甚多,尽管七百余年来,水患兵毁,古建筑多数被损,但至今尚存的云章阁、风月楼、古吉台、永堤、泮月池、复古亭等名胜古迹,仍不失它当年的“丰韵美姿”。
云章阁是书院藏书、山长讲学之处。它建于宋淳祐元年,现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为一厅四直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阁前有廊,砌有红石栏杆,具有典型的明朝建筑风格。
走进山长厅,我已成为一名虔诚的“生童”。山长讲学,主讲线索,提纲挈领,提出重点以发挥,设疑难于学生揣摸,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探索。师生之间也可以质疑问难,提出异同见解。我在想,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今天我们不正在提倡么?然而,早在几百年前的白鹭书院就出现了,实在是值得自豪。
祭祀先贤是书院教学的另一种方式。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道”非空洞之物,玄妙之辞,文明史所有阶段的文化之精萃,便是道。漫步移进,呈现眼前的是孔子、文天祥祭祀台,配祀六君子,庐陵四忠一节。北宋的理学先驱、大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朱熹,便是六君子。正直敢言,见义勇为,犯忤权贵,排击奸佞,有果敢之气,刚正之节的改革家欧阳修;勤奋治政,处事有谋,言事不避权贵的大学问家、政治家周必大;积极主战抗金,与秦桧作斗争,坚贞不屈的爱国名臣胡铨;“方心斗胆”,威武不屈的爱国志士杨邦乂便是“四忠”。“一节”即积极抗金,为人志坚节定,不苟合求荣的杨万里。
面对这些豪杰,怪不得文天祥入书院,概然誓言:“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表示死后不能进入庐陵忠臣行列,为国建功立业誓不为人!可见当时这种教育形式的感染力是多么强大。
雄居洲北端的风月楼,是书院生员、文人墨客登临吟颂之处。三层方形建筑,楼顶雕龙画凤,层楼飞檐,雄伟壮观。
古代文化名人
导游把我引入二楼“吉安古代文化名人”展厅。久久凝视,恍惚看到这些文化名人一个个从“四面楚歌”的展墙上飘逸而出。
江万里,淳祐元年(1241年)出任吉州知府,热心教育,奖掖后进,创白鹭洲书院。设书院,兴教育,并选拔吉州八邑俊秀肄业。又因他为官政绩卓著,深受宋理宗的器重,被擢升为殿中侍御史。江万里一生清廉刚正,常斥责奸相贾似道擅权祸国,使贾似道被罢免。他又是一位爱国志士,当他退居湖南时,听到元兵渡江南侵,襄阳失守,饶州被围,他不甘受辱,拉着自己的儿子江镐和家人陈伟铭,一起投水池而死,以身殉国。
欧阳守道,自学成材,淳祐元年,考中进士,聘任为白鹭洲书院第一任山长,主讲书院有十年余。由于他“学问贯通”,驰名远近,又被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聘为山长,讲学两年。守道,一生严慎自守,言行一致,两袖清风,每次行李装束惟有旧书两筐而已,被学者们尊称为“巽斋先生”。65岁那年死于病、贫交困中,无一分钱积累,最后还是学生们捐款才得以殓葬。
文天祥,宋宝祐三年进入白鹭洲书院读书,在名师欧阳守道的教导下,成为全院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宋宝祐四年,考中状元,大魁天下。后出任赣州太守,政绩卓著,群民悦服。元兵大举南侵,文天祥随即组织吉赣各地爱国人士,忠义豪杰,成立勤王义师;同时,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为军用,率领赣南义军北上抗元。后在广东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决不屈降,写下了著名诗篇《过零丁洋》:
白鹭洲书院的精神楷模,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但他们留下的闪光足迹,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去缅怀、仿效。
拾阶三楼,登临送目,面对远处滔滔赣江水,蓦然间涌入心扉的,岂只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更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豪气。收目俯视,古树林立,遮天蔽日;亭台楼阁,耸立其间,点缀于万绿丛中,令人心旷神怡。
智者爱山,仁者乐水。江万里选取这样一个自然风景区创建书院,把讲学、求学的活动寓于山水之间,该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创造。
亲自为诸生讲授,载色载笑从容水竹间,忘其为今太守”的描写不仅让我,似乎也会令所有的游客领略到江万里领着学生或围坐于鹭洲的草菌上,或徐行于鹭洲的树丛中,或戏水于鹭洲的水滨旁,一边悠游暇赏,一边纵淡学术的情景。这种走出书斋陶冶于自然的教学方法,是否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21世纪的白鹭书院
重返白鹭洲书院匾额门前,讲解员厚重的声音句句叩击我的心灵,回荡胸间:社会的动荡,朝廷的更迭,水灾泛滥,书院曾遭洪水兵祸全毁六次,但每次灾后都有有识之士、乡宦名贤的鼎力复建,并自筹资金先后修复二十余次,才使书院得以弦诵不绝,翰墨飘香,德星常聚,辉映江山。是啊,古老的书院,饱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每一个遗址、每一块匾额、每一个碑文、每一幅对联都能凝重庄严的带着我们追溯一条文化精神的生命长河,列出一长串中国历史上彪炳日月的名字。也正是这些,书院久远的历史和庐陵文化的厚重底蕴,才得到充分展示。正如“诗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吉州西原山(今吉安市高峰坡一带)创建“相山诗社”曾影响了吉州一代诗风一样,江万里创建的白鹭书院,既继承了一代文宗欧阳修的传统,也为吉安赢得了“金庐陵”、“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
当二十一世纪朝阳升起的时候,白鹭洲书院以怎样的胸怀来接纳世界,以怎样的胆略拥胞世界呢?在书院,我了解到从1903年书院改为中学堂到1949年的46年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原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曾延生,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八机部部长陈正人,原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黄欧东,原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张开荆,学部委员、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等杰出人才。建国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合格人才。其中,有参加研制“尖兵一号”返回地面卫星的上海科技大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有容,参加研制无缝线路新技术的长沙铁道学校教授段承慈,发明新型低镍铬重载齿轮钢的五机部五二研究所研究员李炳生,获世界科技成果金奖的青年粘接剂专家罗来康,张家口通讯学院院长王银彪,江西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杨扶国,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梁必骐,上海天文台台长万籁等。现在高考率年年过半,已是吉安市一所重点中学。我想,21世纪的白鹭书院,将以更崭新的视野、更开放的襟怀让文化之光投射到越来越多的人身上。

13501117fgh(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