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大和尚提大笔写大字大慈大悲,小南街小女子拿小针做小鞋小心小意”。这是一副在开县民间流传千年的工整绝佳的对联,而对联背后却有着和千年大觉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凄美爱情故事,表达过去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大觉寺位于老县城盛山公园山凹中,为开县第一大寺院,也是早年川东佛教活动的胜地。近年来,大觉寺因其久远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布局,已成为开县旅游的黄金景点,受到人们青睐。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要回来,到大觉寺看一下,感受那独特的民俗文化氛围。”昨日,开县籍著名文化人彭先生感慨不已地说。
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开县大觉寺,其实就是开县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而也正因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平添了对大觉寺的几分追忆。
历史 香火延续千年��证荣辱兴衰
开县大觉寺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至唐贞观年间重修后颇具规模。至唐元和年间,考功员外郎韦处厚被贬为开州刺史,韦公与该寺高僧柳律禅师结为好友,便主持将此寺修缮一新,定名为“长宁寺”。
韦在任三年,闲时常游盛山,留下盛山十二景诗,时有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人作诗应和。之后,韦处厚做了唐文宗时的宰相,这些诗作也共联为大卷,韩愈为之作序,一时间开县盛山声名远播。而此时长宁寺也因此名满天下。
明朝开国之初,早年曾作过僧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长宁寺情有独钟,将其更名为“大觉寺”,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传无尽”之意,大觉寺被奉为国寺。
上世纪30年代,大觉寺维修一新,在寺西北新建藏经楼。至此,寺院占地数十亩,拥有佛殿禅房60余间,佛像数以百计,单铜铸佛即有60余尊,常住和尚近100名。整个寺庙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年年岁岁,香火不断,前来参拜的游客络绎不绝。大觉寺历经千年,至今仍香火旺盛,游人如织。近年来,大觉寺已列为开县旅游的黄金景点。
传说 一副对联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千年开州古城小南街位于南河河畔,阁楼林立水波荡漾,大约在满清王朝时期出了一户大户人家,老爷李忠膝下有两儿一女。女儿不但貌美如仙、正直贤惠、知书达礼,而且人才出众、敏捷多才。李妹不满十八岁,坚持要考试招亲娶女婿。
“招考女婿”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县城内外。报考那天,李府张灯结彩、鼓乐齐鸣。见家奴将题目悬挂在彩楼之上,乃是一幅七仙女下凡图。
众生一见,面面相觑,正不知如何对答,只见从大门外匆匆忙忙走进一个穷书生。他不慌不忙向李家奴仆要来文房四宝,放在地上便像模像样的画起来,霎时一幅董郎扶仙姑的人物画立即绘成,且所画仙姑与悬挂在彩楼上的仙姑几乎一样。家奴将画传入二堂,小姐见了满心欢喜、暗托终身,可是当李老爷问明他的身世后,却气得暴跳如雷,连说门不当、户不对,般配不得。原来穷秀才姓王名良,父母双亡,孑然一身,住在城北凤凰山山腰的大觉寺,依靠住持大慈和尚为生。穷书生因不门当户对被轰出大门。王良回到大觉寺削发当了和尚,取法号名大悲。
再说姑娘为此事害了一场大病,她女扮男装带着一些银两和值钱的东西从李府后门逃了出去,又用银子收买了城门老兵,当夜就去到大觉寺。可是老和尚大慈不让她与大悲相见,但后来经不住小女的哭诉恳求,便说:“现在由我出一上联,如果你对上了,我就让王良还俗,同意你们成亲;若对不上来,说明你们有缘无份,姑娘就请便吧”。于是,大慈和尚忙叫小和尚摆上纸笔墨砚,提起大笔一挥而就:“大觉寺大和尚提大笔写大字大慈大悲”。姑娘听罢,忙接过笔来一气呵成:“小南街小女子拿小针做小鞋小心小意”。后来王良还俗,共结百年之好,一对有情人连夜逃到对面山上拜堂成亲。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那位仁慈的长老和这对敢于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青年男女,便把他们住的山取名大慈山,一直保留到现在。
故事 百年佛头像险被盗贼搬家
大觉寺历史悠久,里面的许多佛像都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3年前的2 月26日深夜,存放在开县大觉寺内的两颗拥有百年历史的佛头像险些被盗。据寺内有关知情人士介绍,险被人盗走的两颗佛头像系明朝年间御赐亲刻,已经拥有上百年历史,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两窃贼撬门进入寺院后,用绳子将佛头像绑好正欲搬走时,被细心的寺内居士发现,随后寺内众僧人和周围住户应声而起,窃贼仓皇逃走。
在大觉寺内,喂有一条专门看护寺院的狗。那天深夜12时许,寺内居士镇心被一阵激烈的狗叫声惊醒。警觉的镇心预感到可能有情况,便随即起床查看。他起床后拿起手电筒,但并没有打开。他悄悄走到佛厅前,发现寺院的一扇围墙门被打开。他立刻打开手电,突然发现两个30岁左右的人已将一颗佛头像套上绳子准备抬走。发现有人来了,两名男子立即放下佛头像,冲出大门逃走。
据悉,这两颗佛头像均为石刻,其高约2 尺左右,直径约50厘米,重均在150公斤左右。佛像雕刻细腻,表情冷峻而清楚,由于年代久远头像表面已经有些褪色。目前,险遭“劫数”的佛头像已被寺内妥善保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