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家出来的人,每年一到农历三月三肯定印像深刻,老辈人认为这一天是灾星邪鬼降临之日,俗称“鬼节”。但是,勾引望江人记忆最深的恐怕是小蒜粑
小蒜是山野里或者田埂上长的一种像韭菜一样的小小的蒜,也有蒜头,味道非常香。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放学后和小伙伴飞奔回去田间地坝上采小蒜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光。小蒜洗净切碎,放进米粉一起和,再配上腊肉做成粑。煎着吃、蒸着吃每家风味各异了。小蒜跟腊肉的香味彼此融合,说是人间美味一点不过。
大米、绿豆磨等按一定比例磨成浆在锅里摊成很薄的饼状,像上图样折叠成长方形。此时为湿豆丝,一般涂上辣椒酱或者糖、猪油直接拿着就吃。为了便于保存可切丝晾干,日后可以像面条一样煮着吃,味道劲道不输面条啊。
山粉圆子烧肉,这道可以称的上地道的望江菜,只是好多年都没吃过了。shan fen,就是用山芋洗净-破碎-机器磨碎-过滤-兑浆-撇缸和坐缸-撇浆-起粉-干燥。山芋加工成的淀粉,既可以做菜时用作勾芡,更可以做成圆子跟肉一起红烧,圆子吸收肉汁,肥而不腻、润滑可口…
中式菜肴主要靠五味调和,智慧的望江人也有自己制作的调味品——黑豆酱,纯手工制作,独特农家风味。用黄豆、蚕豆水浸泡后煮熟,放进坛子里,加入盐、曲、水等,白天在太阳下晒,晚上下雨就要收起来,假以时日经过大自然神奇发酵,豆酱咸香,是做红烧肉不可或缺的主角。
(da jiao jiang)辣椒酱,��个��算什么特产,��是在外地还是常常想起家里的辣椒酱。味道咸辣,便于长期保存,是做菜、下饭的佳品,其实仅仅看到,就已经口内生津了…
儿时最爱——板糖,其实就是麦芽糖。小时候糖果很少,像“小龙人”那都是奢侈品。过年的时候,每家都要切芝麻糖,这个时候就有人挑着担子走家过户叫卖板糖了,它是制作芝麻糖、炒米糖的原料。这种糖梆结,得拿凿子凿成小块拿在手里"suo",现在很少了吧,真想敲(kao)两块尝尝…
贡糕,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出现吧,望江人图它的名字喜庆,糕同高,寓意节节高升,所以喜庆的事例如结婚嫁女等给亲戚朋友回礼时少不了它的存在。只是,现在吃怎么也找不到当初那种味道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手工制作的食品被机器流水线所代替,那种亲人手心传递的爱被忽视。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曾经物质稀缺年代的那种欣喜现在无法体会。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有些味道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很多俯拾皆是的美好总被我们忽略,最后的最后才发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