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xingshi

家乡区县: 安徽省庐江

 冶父山,距庐江县城东约9公里,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诗人赞道:“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
冶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许,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林峦崤密,雄俊秀丽,甲江淮间诸山,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县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冶父山巅之上,有一座古寺高耸、禅房幽深的建筑群,这就是有名的伏虎寺。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相貌奇丑、双目失明的孩子,被父母遗弃, 巧遇一只老虎路过,衔入洞中奶大,并刨出泉水,治好了孩子的眼睛。孩子长大后当了和尚,老虎和他形影不离。后来到了冶父山,建庙安身,传经修道。此事被唐昭宗皇帝李晔知晓,就敕封他为"孝慈伏虎禅师","伏虎寺"也因此得名。山上山下,也由此衍生了虎刨泉、系虎墩、伏虎禅师塔、报恩寺等多处古迹名胜。
据冶父山志记载,伏虎禅师乃庐江黄屯人,因道行高洁,禅理圆融,声振朝野,唐昭宗闻其名赐号“孝慈伏虎禅师”,敕建无量殿与山顶,建冶父寺于南麓,开毗尼法坛,子第受戒八百余众。到了宋代,宋太祖赐额曰“实际禅师”,山上山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教群,成为江淮闻名的十方丛林,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1995年冶父山出了一尊肉身和尚,使冶父山再次名声大振。朝山敬仰者络绎不绝,肉身和尚妙山法师真身现已装金供奉,欢迎四海宾朋光临。

汤池镇(又称东汤池),古称“东坑泉”,汤池镇因温泉而得名。此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始建庐江国时就曾有“坑泉”分东西之说。宋神宗时,王安石被贬舒州,途径此地,曾入池沐浴,留下千古绝唱:“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高欠然雪满塍。”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戴名世也曾来此濯足并作《温泉记》。三国周郎、小乔沐浴温泉,扶琴雅颂,并留有“曲有误,周郎顾”之佳传。
汤池温泉堪称华东一绝。热田面积大,水温高(63℃),水量大(日涌量达4000吨),化学成份稳定,且富含有十多种对人体保健有益的化学元素。境内旅游景点诱人,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6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63峰72景,分布着九寺十三庵。自八十年代起,省、市、县十多家单位纷纷慕泉而来投资开发建立干休所和康复中心等。目前上海、苏州、合肥等地客商拟在汤池投资建设。(附金汤湖照片)
汤池,即将成为华东区以温泉为特色,融湖光、山色、翠林及众多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疗养胜地。汤池,热诚欢迎各界朋友来旅游观光和投资开发旅游、休闲业和商贸业。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建安十三年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厚葬本土,墓处庐江城东侧。
一千七百多年来,周瑜墓虽历经风雨,但胜迹犹存,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冷漠面庞(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