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内。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故居结构:故居有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系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共32间。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学习至12岁。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诞生地、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现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旧闻:“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周恩来,功高盖世,誉满全球。如今,每天前来瞻仰“周恩来故居”的人们,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犹如纵贯淮安市而源远长流的大运河之水,水流不息。
2002年在邓颖超逝世10周年之际,在周恩来故居北侧新建了“邓颖超纪念园”,门匾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
周恩来故居自 1979年3月5日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瞻仰观众10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胡耀邦、李鹏、朱镕基等,以及3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多位外国朋友。
现况:2013年10月1日,江苏淮安,游客发现周恩来故居内展厅多块照壁均遭到大面积涂鸦,庭院内竹林的多棵竹杆上也都遭游人刻画。中国游客喜欢标记留念,但景点内刻画也的确不雅。游客涂鸦成风,对周恩来故居造成了较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其他游客的观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