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县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永定河、大清河流经本县。北部多为沙质蒙金地,树木繁多,杞柳遍野。自明朝以来,杞柳种植得以大力提倡,同时柳编技艺也迅速兴起和日益发达。据县志记载,固安柳编起源于明嘉靖43年。
固安柳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清代乾隆皇帝普诏谕永定河“两岸堤里近河之堤以及软滩之上应多种笸箩柳”,其意在防水患,同时也给柳编提供了原料,柳编业相应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永定河道游智开曾有记载:“捆载担负者踵相接……贩竖麋集,皆柳器也。笸箩尤工致,日中一哄千万立尽。贫家夫妇昼夜编织,以资糊口。”光绪32年(1906年)固安县筹备成立商会,民国3年(1914年)商会下设柳器同业工会。1931年3月,成立固安县柳编职业工会,会员416人。民国初设杞柳公司,继而成立胜大公司,收购柳货,加以油漆彩饰,远销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沈阳等地,并销往日本、朝鲜,形成外贸产业。1962年向日本出口杞柳,同年向日本出口柳货,并参加广交会,使新中国的柳编走向世界。1963年,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派人到固安,专门学习柳编技术,固安应邀到这些省区去传授技术者多达数百人,有的永远留在了外地。20世纪80年代,柳编遍布全县,编工达25000人。
固安柳编久远的历史,造就了璀璨的文化遗产。技术的全面和精湛,达到了极高境界。但是随着山东柳编异军突起,大有领全国之先的趋势。再有固安自身的柳编事业也呈现出衰微状态。杞柳种植从1951年全县8000亩到现在已不足百亩。编工80年代多达25000人,现在减少了90%以上。柳货多走内销,直接打入国际市场的并不多。这与原来相比,气势和规模都明显地缩小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