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705年,山西省文水县(并州文水)人,唐高宗后、武周皇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她的个人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她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后落发为尼,高宗时召为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其后她连废两帝,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由于她身为女流,自知没有称帝的政治基础,因此在执政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在中国历史上首创殿试制度,号召百姓自行举荐,并修《姓氏录》,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都可以升入士流。此举虽然可以使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发挥作用,但是无形中又使官宦队伍无节制的膨胀,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另一条措施便是大兴酷政,起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打击异己、滥杀无辜,就连李氏皇族也难幸免,我们所熟悉的"请君如瓮"典故即产生在这个背景下。
武则天晚年生活豪奢糜烂,弊政颇多,她甚至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致使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为提前结束她的政治生涯埋下祸根。
刘 熹,汉代共王刘登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玄孙。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巡视河东各郡县与黄河各县,颁诏书封代共王子刘熹为蔺侯(蔺,即今柳林孟门)。
高 金,自号"孟门先生",明代石州孟门镇南乡高家塔高氏第七代族人。嘉靖五年(1526年)高中头榜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史书称他"直道彰于谏垣,仁政流于畿捕,持正不阿,抚台监司交章累荐,且为大用"。石州专为他建起"科第名家坊"。因直言不讳,令嘉靖皇帝畏惮,而被称为" 天下直臣"。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张叔平,(1897~1928)山西临县人。出生于农家。民国3年(1911年)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等进步书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学生运动。民国12后,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夏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暑假,成立太原第一个中共支部,被选为书记。民国14年,领导省学联,反对阎锡山横征暴敛,捣毁省议会,惩治贪官污吏,迫使当局取消征收房税的命令。同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在山西组织"沪案后援会",发表宣言、通电,号召人民"一致奋起,团结救国"。
王万冰,男,1921年生于山西省离石县孟门镇杨家焉村(今柳林县孟门镇),原后任西南军区空军宣传部长,第二航空预校政委、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政委。16岁参加革命。抗战爆发后,加入离石县政府在孟门建立的全县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八路军),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战斗在晋西抗日最前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78年晋升正军级。1983年被选为上海市第八届人大代表。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因其在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之前离休,故无授衔,而称其为"无衔将军"。
革命英烈张叔平 民国15年初,调来上海任杨树浦部委书记。根据中共上海区委为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发动一次大规模罢工的指示,首先发动老怡和纱厂工人罢工,又选派张维桢组织恒丰纱厂工人罢工支援,迫使恒丰资本家接受工会提出的11项复工条件。之后,又指示张维桢组织恒丰工人到老怡和纱厂,痛击阻碍罢工斗争的包工头,狠煞其嚣张气焰,迫使英国资本家接受工人的部分复工条件,赢得了斗争的胜利。5月30日,与共青团杨树浦部委书记顾作霖一起,率领杨树浦工人队伍奔赴南京路,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反帝口号。斗争形式机智巧妙,使英国巡捕无可奈何。
民国16年2月7日,上海总工会以纪念二七大罢工名义,在榆林路157弄电车工人俱乐部召开会议,讨论第二次武装起义问题,张以部委书记身份出席会议。为提篮桥巡捕房探悉,俱乐部被围。张等领导人从后窗跳下脱险,而近百名与会同志,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工会干部陈云、任其祥等被捕。张脱险后,立即通知各厂工会,说工会纪念二七有理,巡捕房抓人无理,要求各厂资本家出面保释被捕人员,否则就实行同盟罢工。在工会的强大压力及五卅运动余威的震慑下,资本家纷纷要巡捕房放人。经张叔平的督促,杨树浦电厂英国经理首先出面保释了该厂工人和市政总工会委员长。当夜9时,除有5个同志被引渡外,陈云、张维桢等百余人均获释。不久,张与区委其他同志一起,买通监狱当局,由外国人出面,把引渡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5个同志要回公共租界,经过法庭审理后,无罪释放。张叔平在这次营救活动中机智果敢,受到组织与同志们的赞赏。2月24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联席会议,张向区委汇报了杨树浦在第二次武装起义中罢工、暴动的情况及其经验教训。出席会议的周恩来对张的汇报十分关注,当日下午亲临杨树浦部委机关了解情况,作出具体部署,积极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3月7日,张调任上海码头运输总工会委员长,兼任浦东工人纠察队总指挥。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张指挥浦东工人纠察队。
民国16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叔平夫妇调到杭州,协助筹组浙江省委。6月,浙江省委成立。不久,张主持省委工作。7月,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并领导难友进行斗争。
民国17年1月20日深夜,张叔平临刑时,正气凛然地说:"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为共产主义哪怕抛头颅,为劳苦大众甘愿背十字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