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明包大人的包公园

家乡区县: 安徽省包河区

合肥包公园,是北宋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园。占地三公顷,是国内目前较为完整的古代名臣�����园。
一、地理位置:
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包河区芜湖路。
二、名人介绍:
“铁面贮黄泉,清声远播,墓侧常开三宝铡;赤心化紫气,明镜高悬,民间永念一青天。”的楹联寄托着人们的崇敬和怀念。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七年(1062年),追谥孝肃,赠礼部尚书,奉诏陪葬于永定陵西北。次年归葬故里,安葬于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乡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
三、内部构造:
包公墓园与包公祠紧紧相连。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墓园掩映在苍松翠柏丛中,总面积1200平方米。由西向东排列着石阙、神门、石像生、享堂及墓冢等,规制甚为壮观。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和包拯禀性峭直、为人刚毅十分相称。祭祀包公的高大享堂,由五开间、三大殿组成,其内有20根丹红涂漆整木大柱支撑梁枋,显得古朴庄重。享堂内设神龛,包拯神主安放在帷幔正中。享堂后是高5.2米的包拯墓,主墓呈“覆斗型”。拾阶而下,墓道两侧石壁上刻有仿宋《二十四孝图》和《接引图》;墓室前正中端放包拯墓志铭。墓室中安放着金丝楠木棺具,内敛包拯遗骨。包拯墓北侧是附葬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墓5座。出附葬区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殖。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 座。
四、历史文化:
包拯(公元前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庐州合肥人,中国北宋官员,出身于官僚家庭。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曾任龙图阁学士,人称包龙图;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包公”之名。

smallrain(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