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大厂回族自治县 项目级别:国家级
大厂回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大厂花丝镶嵌工艺的诞生、传承和发展。花丝镶嵌即将金、银、铜掐成丝,运用各种技法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等饰品。其工艺极其复杂,需要经过设计、下料、制胎、描图、划线、做丝、粘丝、焊丝、镪活、洗活、选石、粘嵌、组合、镀金(银)、包装等至少15道工序。由于是手工制作,质材高级,所以每道工序都要由专人操作,匠师把关,一件产品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
大厂花丝镶嵌工艺最早可上溯到汉代,明代大批回民的迁入,将伊斯兰文化与当地艺术相结合,使花丝镶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明清两代大厂花丝镶嵌被指定为专职供奉,其工艺也因此而声名远扬。现代最具影响的是蒙錾石镶大师马作文老先生,他携弟子制作了“布达拉宫模型”、“十二世班禅金印复制品”等作品。大厂花丝镶嵌是传统纯手工艺制品,造型逼真、图案繁复、制作精良、技术含量极高。它融合了多朝代、多民族的宗教、文化、美学、技艺等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手工艺流程和造型特征。在中国工艺美术界独树一帜,具有极强的审美特征。同时,良好的手工艺品也为地方和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提高了地方的文化质量和文化氛围。
大厂花丝镶嵌因其工艺特殊,故多为父子独传,后增加了师徒传承方式。目前,第一代传人已去世,第二代传人仅有10人,均为30年以上艺龄。由于近年来国内、国际传统工艺品市场萎缩,花丝工艺厂多家倒闭,导致工技人员对传统工艺失去信心和热情。第三代传人已寥若晨星,大厂花丝镶嵌面临失传和断代的危险,发掘、抢救、保护大厂花丝镶嵌工艺迫在眉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