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的春天—安新文化建设进行时(上)

家乡区县: 保定市安新县

近年来,河北省安新县在快速发展经济、全面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下大力挖掘本地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掀起了一场持续的文化建设高潮。挖掘传统文化

在白洋淀深处一个四面环水的村落上,有一种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的古乐——圈头音乐会,乐手们使用古老的工尺谱记载了40余支传统的古曲,并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使这些曲子世代相延,是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最有活力的标本,被誉为中国古乐的活化石;然而,这朵建立在封闭农耕文化基础上的中国传统音乐的齐葩,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曾经长时间面临失传的困境。在该县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和抢救性保护下,圈头音乐会先后成功申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大量培养爱好这种古乐的女继承人。现在圈头音乐会民间艺人有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不满10岁的儿童,已发展到40多人,形成了老中青少相结合的年龄结构合理的传承队伍,圈头古乐重现生机和活力。

人灵地杰的安新县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许多传统文化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民间。该县把挖掘、抢救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就有安新舞狮、圈头少林会等6项传统文化被列为保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北方昆曲、西河大鼓、河北梆子、老调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诞生和培养了马三峰、周福才、白云生、王贯英、辛秋花和王玉磬等一大批戏曲大家。在他们的影响下,该县也拥有了众多的戏曲爱好者;挖掘和传唱经典戏曲名段是当地戏曲爱好者的优良传统。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戏曲欣赏口味,该县每年都广邀戏曲名家多次组织戏曲演出。

该县为了整合文化资源,已编印出版了《九十九个大淀的故事》、《中国白洋淀》、《白洋淀诗文集》、《闪亮的名片》,目前正积极整理编辑《白洋淀史话》、《白洋淀历史名人》、《名家笔下的白洋淀》、《白洋淀诗选》等反映白洋淀文化的系列丛书,完整系统的发掘传统文化。

高盼(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