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东汉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曾任太史令。东汉灵台遗址位于今偃师市佃庄镇岗上村与大郊寨之间,它是当时的国家天文台,是张衡任太史令时的下属机构。灵台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遗址,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历史证物。张衡在此发明了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和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早于欧洲1700年。
蔡伦造纸,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原料来源多,价格便宜,书写、装订、携带方便,对华夏文明史做出了极大贡献。偃师市首阳山镇的纸庄、缑氏镇的造纸河,都是蔡伦造纸留下的地名。
玄奘(602~664),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唐贞观三年(629年),二十七岁的玄奘离长安,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佛教发源地印度,并刻苦学习,成为名僧,饮誉印度。他的刻苦求学精神和卓越成就,受到人们的崇敬,在其故里陈河村旁马涧河上游凤凰谷修建了唐僧寺,寺院内外殿字崇宏,树木繁盛。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变易,寺院仍保留下来。现在可看到保存完好的大殿,是清光绪年间重修。院中还有石刻碑碣数通,这寄寓着人们对玄奘的深刻怀念。1986年,偃师人民建立了玄奘故里碑,追述了玄奘的事迹。
武元衡(公元758-815年)字伯苍,祖籍山西文水,为武则天伯父武士逸五世孙,因避“武祸”迁缑氏。现缑氏镇西有两座高大的武氏双坟尚存。武元衡少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建中四年(公元784年),参加科举考试,因诗赋文佳,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首,即任华原县令。德宗李适曾召见元衡,很欣赏他的才能,赐他担任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比部员外郎。因工作出色,一年内连升三级,官至左司郎中,可参政议事,发布号令。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武元衡迁升御史中丞,掌监察执法、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之事,常与德宗咨议国事,德宗称赞:“真宰相器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