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地名趣闻轶事(二)

家乡区县: 保定市安新县

二、白洋淀地名中的文化现象
地名这种文化符号,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白洋淀自然也不例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地人的生存状态、民风民俗、历史渊源。由143个大小淀泊组成的白洋淀中,散落着39个纯水村(即淀中村庄)和134个淀边村(环淀和堤上建起的村庄)。这些村镇名字的背后,多半有故事、传说,溯源村镇名字及有关村镇的故事,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

新安城起名始末
安新县是原新安县和安州县合并而得名,新安城战国时为燕国的浑泥城。金章宗宠妃李师儿家居此地,有渥水环城。李师儿回家省亲时,向章宗请求,改名为渥城,并建城墙。为让宠妃一笑,章宗还在城墙东南角建“梳妆楼”,楼下辟荷塘。至元朝,以金将安州治此,遂称“新安”。

燕筑三台以耀武
三台镇原来只是安新县城西约20里的一个村落。战国时期燕魏分界,《城冢记》中记载:“燕魏分易水为界,筑三台登降以耀武。”从此,筑城五里余,成为军事要地。三台镇出名,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容城县三贤(元代学者刘因、明代忠良杨继盛、清初大儒孙奇逢)之一刘因柜官不出,到三台广收弟子讲学。后来,元皇庆元年朝廷为其讲学处赠匾“静修书院”。另一原因则是三台有座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五印塔。塔高18米,共有7层,塔下雕有“五印浮图”四个大字。塔周镶嵌7块方形石碑,记载着古塔的来历及作用。其中碑文“盖天下事,一人任则力单,而难胜;众人任则力齐,而易荷。”传至今日,仍发人深思。

同口原名为洞口

宋朝时,称为洞口村,只有十几户。明朝永乐年间山西发洪水,灾民涌入河北,不少人来到洞口,为避讳水患,遂将洞口改为同口。

 

高盼(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