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农产品主打“绿色牌”

家乡区县: 山西省右玉县

    现代许多人抱怨没有能吃的东西喽,什么都“有毒”。不!看我家乡,就是在生产绿色和生态。

    “右玉羊肉香满园,沙棘、苦荞走遍天,土豆、杂粮真赚钱,农民收获笑开颜。”这一段顺口溜是近年来右玉县依托绿色资源发展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动写照。

过去杂粮论斤卖,现在论包卖,一包五谷豆浆网上最高售价76元。日前,笔者走进山西省右玉县晋西口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条条现代化流水线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紧张生产。该公司负责人相霞介绍:“我们的产品除了供应周边地区,今年我们与淘宝网合作,新开发了数十种绿色、有机农产品,仅五谷豆浆包一项产品,在2014年的双十一,当天成交量就突破3万袋。”

    玉是镶嵌在塞北高原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全县有林面积15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53%,夏秋时节,走进塞上绿洲右玉,放眼望去,仿佛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之中。近年来,右玉县围绕绿色做文章,着力开发生态农业,精心打造生态产业链条,做足做活生态文章,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截至2014年,全县已完成无公害认定面积44万亩,农产品都是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尤其是燕麦、豆类、土豆、荞麦、羊肉、牛肉等,深受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

    “右玉扭住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小杂粮种植、马铃薯繁育、生猪肉羊家禽等规模种养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县委书记苏连根如是说。

    为把特色做优、做精,形成大品牌,闯出大市场,近年来,右玉县大力提倡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倡导“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产业化管理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把特色的做优、把优势的做精。右玉县委、县政府认定,生态特色农业是一条符合当地情形的富农产业好路径。近年来,一条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园区为载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之路逐渐清晰:全县以生态经济为主线,把牛羊肉、小杂粮现代化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右玉绿色农副产品叫响名头,实现就地转化增值。丁家窑村村民胡玉虎手里至今还攥着一张去年的账单。2014年,胡玉虎退出了传统种植的大军,改种了苦荞,没想到10亩苦荞给他带来5000多元的收入,还是厂家直接到地头收购,一手交货一手给钱。今年他扩大了苦荞种植规模,用他的话说,这是“优质股”。在县城西的梁威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区里,就是苦荞饮料生产加工基地。公司董事长王华介绍,他们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每公斤最低3.6元的保护价与农户签订合同。2013年,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60000多亩,预计可带动每户农民增收50000多元。而像苦荞这样,车间直接连着农民地头,形成了条条产业链的企业,在右玉县还有很多。它们不仅让右玉绿色产品实现就地转化,而且就地增了值。在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蓝天沙棘、臣丰苦荞、中大亚麻油、右玉羊肉、通顺桥牛肉、小杂粮等右玉特色农产品,受到了客商和前来参观的市民的广泛亲睐,先后签订了6个项目、总金额10.73亿元。

同学,吃药了(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