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概况1

家乡区县: 福建省光泽县

光泽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闽江富屯溪上游,武夷山脉北段,位于东经117°0′--117°40′,北纬27°18′--27°59′之间,与闽赣两省的武夷山、邵武、建阳、黎川、资溪、贵溪、铅山七县市交界,为全省19个边界县(市)之一,是鹰厦铁路入闽的“门户”,是福建与内地沟通的“窗口”。鹰厦铁路和316国道由光泽入闽,邵光资高速将于今年建成通车。全县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6万。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级生态县、南方重点林业县、省定产粮大县、一般转移支付县、经济欠发达县、重点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首批创建林业合作组织示范县”、“中国特色竹乡”、“中国厚朴之乡”、全国油茶建设重点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唯一获农业部批准的内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全县辖3镇5乡(杭川镇、寨里镇、止马镇、鸾凤乡、崇仁乡、李坊乡、华桥乡、司前乡)、85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957个村民小组。全县总土地面积2240.18平方公里,境内东西宽53.7公里,南北长87.7公里。人口15.6万人,农村人口12.05万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畲族等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6.32万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4411元。
光泽历史悠久。光泽山青水秀,因山光水色而得名,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北宋太平兴国4年(公元979年)始建县,距今已有1000多年。崇仁乡马岭商周文化遗址为我省罕见,出土的印纹陶等商周时期文物,把福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崇仁明清古街龚氏家祠是闽北古建筑断代的标志。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包括李巽、陈泰、何秋涛在内的34位进士。宋元时期“李氏七贤”享誉理学界;清代何秋涛所著《朔方备乘》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论述中俄关系的代表巨著;清嘉庆年间三兄弟同登进士,誉为“三凤齐飞”,至今仍有"太史府第"遗址;此外,还哺育了布衣诗人黄镇成、清代书法家陈道生、毛鹤龄等名人贤士。

蓝色的梦(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