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县风土人情(四)

家乡区县: 保定市安新县

四、居住
1985年前,旱区仍沿袭“一明两暗”居住习俗,即每户三间房,中间为灶房、两侧为卧室,中间左右土柴灶,与卧室前山土炕想通。房屋结构多是“里生外熟”(墙体土坯为内,砖为外皮),土木房顶。水区地域狭窄,为织席方便,房屋以两间通透格局居多。一侧垒后山土炕,在炕一角垒灶台,平时用木板覆盖,俗称“内插锅台”,其余为织席场地。有的是“两明一暗”三间,房屋结构都是砖木结构,以防水患,多为木质门窗,有的开始采用铝合金门窗。自90年代初,居住习俗逐渐向现代化转变,土炕、土柴灶被木板床、席梦思床和燃煤灶、燃气灶所取代。外置、内插锅台不复存在,厨房、客厅、卧室分设。“一明两暗”、“两明一暗”、“两间通透”格局变为“明三暗五”或“明二暗三”等,有的富裕户盖起楼房。铝合金门窗取代了木制门窗,塑钢门窗开始时兴。室内装修日益高档、时尚和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灰箔顶棚、地砖铺地、四壁刷白、开始时兴。不吊顶、水泥地面或水磨石地面者不在少数。
自80年代始,石棉板或PVC吊顶,门窗、木质包口,安装包厢门,高档瓷砖铺地,四壁刷乳胶漆者居多,有的贴各色壁纸。席梦思床、各式沙发及空调器进入多数家庭,进入21世纪,木地板、吸尘器、空调、燃气或电热水器进入城乡居民家庭中。各具个性的吊顶,五彩斑斓的影视墙和新型墙体材料日渐流行。旱区家家有蹲坑式厕所。水区没家用厕所,村边设简易公厕,无便坑,蹲登两块砖,中间放柴灰,便后用苇篾清理,80年代后卫生纸代替苇篾。90年以来,为减少白洋淀自身污染,厕所条件不断改善。
五、出行
20世纪70年代,骑自行车出行为主,辅以乘车。进入80年代,出行方式多样化,公交路线开始由城镇向农村延伸,摩托车在农家落户,骑摩托车,坐公交车出行增多,骑自行车者逐渐减少。90年代后,轿车开始进入家庭,出租车及机动三轮车增多。自驾车、骑摩托车成为出行的主流。尤其是城镇“打的”或“打板的”(坐机动三轮车)习以为常,远路出行坐飞机亦不少见。
水区,70年代以乘手摇木船出行为主,80年代,机动铁船、木船开始增多,90年代后,玻璃钢体船、快艇出现,淀中有的村修通了与淀边公路相连的旱路,班车可直达,出行方便多样。

高盼(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