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右旗旅游好去处——美岱召

家乡区县: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美岱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在呼和浩特至包头公路的北侧,东距包头市东河区约50公里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寺周围筑有围墙,土筑石块包砌,平面呈长方形,周长681米,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角筑有外伸约11米的墩台,上有角楼。进入泰和门,迎面就是“大雄宝殿”,佛殿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的壁画,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建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城内有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还有供奉传为储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储藏在殿内的檀香木塔中。殿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像中,有传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
“玻璃殿”为3层楼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在东北方,有座重歇山顶式建筑,这就是“太后庙”,亦称“三娘子庙”。
美岱召位于包头市以东80公里,始建于明朝庆隆年间,它是喇嘛教传入蒙古的一个重要的弘法中心。

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建筑上更有独特的风格。它是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量的壁画,如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历史壁画及描绘蒙古贵族拜佛的场面的壁画都完好无损,这些对于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蒙古民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成吉思汗大军的铁蹄曾将欧洲的土地碾的粉碎,所向之处披靡,英雄事迹永载史册!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归顺了伊斯兰教,但是它在家乡的子孙接受的是藏传佛教。明隆庆年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明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取名灵觉寺,后改寿灵寺。朝廷赐名福化城。活佛迈达里胡图克图志在弘传佛教,愿将释迦牟尼创立的一代大教献给生于斯、养于斯的于家乡父老。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来到了草原此传教,主持寿灵寺的宗教活动。由于他的业绩明显,归化者众多,为了纪念他的成就,这座寺名也被人们称之为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

美岱召是一处罕见的集寺庙、王府与城池为一体的建筑。寺周围有土筑石包镶的城墙,敦厚结实,可以抵御军队的如雨的炮弹和骑兵的突袭。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周长681米,四角建有角楼,南墙中部开设城门。供奉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内,山门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颇为特别。既是“大明”王朝,何来“金国”?我百思不得其解。寺里主体建筑有经堂、大雄宝殿、罗汉堂及观音殿等,殿宇高大雄伟,殿内供奉佛像、菩萨像,并陈列法器,墙面绘有佛传故事和护法神像等内容的壁画。顺义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楼院在城内深处,太后庙里的檀香木塔,储放着太后骨灰。

wm23M8EA5SUR(2014-05-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