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托,又名“碗秃子”。荞面所制,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风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荞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抻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无不以一尝为快。
至于这种小吃的诞生年代和诞生地都无从考证,但以准格尔旗的碗托最为著名。
碗托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碗状,放入锅中蒸熟,然后取出等待凉了以后,
切成片状,可以炒热食用,但是如果凉吃以猪肝等为拌料后味道鲜美可口,很有韧性。在陕北是很普遍的一种民间食品。差不多每个县的市镇上,都有饭店或小吃摊点叫卖。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自己做了吃。这原因,大约首先是陕北普遍生产荞麦,准旗老百姓在几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粗粮细作的方法,荞面碗坨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常吃常新。
制作方法
碗坨就是以荞面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是:用荞面、杂豆面(绿豆最好)各半(豆面也可适量少放点),配上少许五香粉、花椒粉,像熬粥一样熬熟(汉民也可加猪血),倒入碗内晾成坨,而后打块上铛煎透,吃时放麻酱、蒜泥、醋等佐料。这道小吃味道鲜香,是颇受群众欢迎的大众化食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