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历史名人众多中中了榜眼的有一人,名叫曹履泰,原名曹昕,字树珊,由副贡出任江西乐安教谕。清代道光辛已年(1821)举于乡,又登癸已年(1833)会试第一甲第二名进士即榜眼,与状元、彭泽人汪鸣相同榜,一时间彭泽、都昌两地传为佳话,他也因此成了九江市千百年来少见的两名榜眼之一。(另一位是九江县的李盛铎,中光绪十五年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后升为陕西道监察御史,因丁忧归家。期满之后调任兵部给事中,旋为掌印官。为人大度,遇事敢言,无所顾瞻。咸丰年间,擢为鸿胪夺少卿。后调任广东惠潮嘉道,抵任之后,善待下属,谨巡防严,考察尤念。认为“为治首在得人。”凡地方英奇魁杰之士,无不惮拂试而磨礲之且试之,他纳善如流,荐扬如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对他褒赏有加。甲寅年(1854),当地陈阿亮起兵造反,啸聚于潮州河对岸的东津乡。曹履泰提兵进剿,陈不敌率众逃往揭阳。曹随后督队穷追,陈阿亮终被擒杀,此乱遂平。此事可见曹履泰文武兼资,儒雅勇毅。而当叙功之时,他却以丁日昌名义上荐,虽居功却不享功,更不自傲。“虽亲故子弟,无毫发私焉。”其人品可见一斑。后因与粤督有隙,故效法家乡先贤陶渊明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曹履泰事母至孝,母亦督教严厉。少年遇母怒时,履泰必长跪不起,待母欢颜方才起身。他尤其笃信于师友,在任京官时,对朋友屡有馈赠,毫不吝啬。待到为官广东时,凡师友已谢世者,仍厚待其子,关爱如初。回籍后不久,母亲故去,他悲伤不已,逾年也卒,乡人尽言其为母尽孝去矣。列同治都昌旧志卷九人物志·仕绩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