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始创“八卦台”在今禹州方城山。据载,伏羲在此设台作八卦,仰观日月星辰之象,伏察地内山川陵谷之形。伏羲都宛丘后,于城湖中新建“八卦台”,台出城湖约二米,四面环水。 八卦作为伏羲氏的发明创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揭示了天地阴阳、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伏羲认为,最原始的物质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发明了八种符号分别代表八卦。八卦代表八个方位,即四面八方,八卦的符号只分阳爻、阴爻,即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表示矛盾对立的概念。应当说,八卦是以二进制数理为基础的一门哲学。
三国时代曹植封陈王居淮阳时,曾拜谒太昊陵并赋诗,他在诗中赞颂了伏羲的功德。据记载,春秋时已有陵墓,汉代以前在陵前建祠。至宋代,赵匡胤诏立陵庙,始其规模。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礼,祭祀太昊伏羲。现存太昊伏羲陵为明正统十三年所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增建修葺。太昊陵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中华姓氏文化节祭祖活动的重要场所。太昊伏羲陵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为世人叹绝。太昊陵庙会的声势之大、会期之长亦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太昊伏羲陵更是“寻根问祖旅游热线”的必至景点。
1979年,周口文物考古取得重大发现,出土了龙山文化遗址———平粮台,为伏羲都宛丘找到了翔实的证据。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研究表明,平粮台即古宛丘城,其建筑年代与传说中的伏羲时期大致相同。因此,平粮台极可能是伏羲之都宛丘古城。宛丘古城的发现,印证了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的统一。
宛丘古城的建筑,以及城内发现的文物,反映出了4000多年前先民的创举,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民众的生活、风俗以及当时的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