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山西太原有位很有名的人,他不仅有才华,还极其孝顺,从小 老师就在给我们讲他的故事。
他就是红叶先生——傅山先生。他当时为给母亲调理身体自创的美食头脑,至今还是清和元饭店的一道招牌
他属于 明末清初之际的那个年代,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他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记载,甚至连专门记载地方历史陈迹的县志、府志,也只见廖廖数语。然而他的声誉和影响却是相当之大,相当之深,毫不夸张地说,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颇受人民群众拥戴。在整个山西乃至于全国也称得上声名遐迩,彪炳于后。
傅山先生后来一直隐居在呼延村的崛围山上,至今在那里还有他的许多书法作品。 傅山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留传后世很多,并且多在民间无序留传而不秩失,说明傅山先生书法艺术水平之高深受后世人们的推崇。关于傅山先生书画传说也流传很多、流传很广,近乎神奇。传说有一年,太原城新修城门,高大雄伟,甚是可观。门修好了,门额当然要题字。由谁来题,不用说论名论艺首举傅山先生。傅山既是太原人又是知府的好友,义不容辞,慨然答应。到题字那天,城门前早已搭好高高的云架,傅山先生登上高架,用五尺长把的大扫帚代笔挥毫,一点一画,雄健沉稳,气势磅礴。高架之下来看先生题书的人,一片喝彩。写完之后,先生搁“笔”下得架来,举目端祥,也觉满意。此时,看客中却有一人发现,先生所题“太原府”三字,少了一点,写成了“大原府”,人们顿时哗然。知府也过来客气,请先生再登高架。先生不慌不忙,微微一笑,并不登高。复又操起扫帚,拧去把柄,只留“笔头”,饱蘸朱漆,然后丹田用气,两臂用力,“嗖”的一声,将扫帚抛向空中,看客们只见一道红光飞起直扑城门洞顶,说时迟那时快,不偏不倚,正点在“大”字腿下,形如桃花瓣,势如坠空石,成一“太”字,妙似天成,毫无补笔痕迹。后太原知府命人依样凿刻,经几百年无损。
据说,直至太原解放后拆毁城墙城门始不得存,许多年长之人还记得傅山先生所题“太原府”三字,赞不绝口。他是一个令人尊的老者,是山西的骄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