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内儒学圣殿,千年富顺文庙

家乡区县: 四川省富顺县

四川省富顺县一直就是个出文人的地方,因此当地有句老话,叫“富顺文人内江官儿。”据说富顺历史上曾经出过二百多名进士,是中国才子之乡,而文庙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供奉、祭祀孔子以及教授儒学的地方。随着孔子热的兴起,各地文庙已成为国内外儒学人士关注的热点。是中国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宋代建筑。在四川省所有文庙中,富顺文庙以其建筑规模、保存完好以及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而独树一帜,富顺文庙位于县城内中央偏南地带,坐北朝南,背靠神龟山,面向沱江,不仅符合古代风水学的原则,还具有皇宫气派。跟全国绝大多数文庙建在平地上不同,富顺文庙从敬一亭到数仞宫墙,依次沿山坡修下去,面阔46米,纵深160余米,占地10余亩。

文庙的建筑群是仿照山东曲阜孔庙的布局,主要建筑物都严格地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对称分布于东西两侧。层次分明,布局严谨,重点突出,和谐统一。临街的红墙上,塑有“数仞宫墙”4个拂金大字。左右有“圣域”、“贤关”二门,进门即见泮池。池容积438.6立方米,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池周有石栅栏、池上有3座石桥,两侧为平桥,为旧时祭祀通道。正中是拱桥,5条石龙,蜿蜒起伏,盘距其上,拱桥禁止行人通过。泮池两侧的“礼门”、“义路”为平时出入之门,门外各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1块。泮池后面是建于明德七年(1432)的石坊“棂星门”,它是由3座4柱3通的巨型石坊并峙组成。坊宽22.4米,12根石柱顶端都饰有昂首指天的蟠龙。中间石坊上前后都刻有“棂星门”三字,中心两根石柱高达12.65米,每根石柱的石护脚上都有撰刻花纹。“棂星门”正面三字下刻有“十二学士”和“五老祝寿”两幅逼真的浮雕。

“棂星门”左右为名宦祠、乡贤祠。后戟门(大城门)中间大厅有大门直通,早祭祀时才开,平时行人则走两侧通道。两侧道外,为更衣祭器所。所北即东西两庑,两庑是长廊式建筑,一品五间通堂,原来是供奉历代“贤”、“儒”牌位的房屋。西庑北端,1945年被日机炸毁,1947年修缮。两庑所抱台阶是丹墀,台下左侧有一口“芹井”,水深数丈,清澈见底,专供祭祀洗涤器皿。丹墀正中,坎间有镂空的九龙巨龙巨石浮雕,东西宽4米,南北长3米。中为精细镂刻,形态生动的蟠龙,四面群龙绕以祥云向之。两侧有石梯上月台、进大成殿。

大成殿系文庙建筑群的主体。它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后历代多次修葺。清道光十六年重建后,高35米,东西宽30.2米,南北进深21.3米。全殿有50根圆形大柱,殿内的8根圆柱直径为70厘米,四周的圆柱直径为54.1厘米。前檐廓脊上两龙相望,“天开文光”四字金光闪耀,檐下8根撑柱也有形态各异的镂空巨龙,精巧华美,玲珑剔透。顶脊中央是高耸云天的五重宝顶,4条九曲巨龙两侧腾空向上,八角鳌尖,扶摇直上,琉璃金灿,画栋雕梁。殿内正中原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牌,两旁陈列诸种祭器。大成殿后,有“富顺十景”之一的“泮宫丹桂”。明正统年间,知县李真有诗云:

丹桂婆娑泮水深,枝头花缀万黄金。
影随霁月侵阶冷,香逐商飙入座深。
自是灵根分兔窟,还将香气萃儒林。
诸生谁拟齐高折,肯负当年劝学心。

正对大成殿明伦堂,这是教谕儒学之地。其右有“楷池”,其左有“凤穴”。“龙池”,清泉常盈,大旱不涸。壁间“龙池”二字,笔力遒劲,是清乾隆丙午年(1785)所镌。明伦堂后坎上的崇圣祠,是全庙的最高点。祠内后壁正中有孔子全身碑刻阴纹坐像,高2.54米,宽1.26米。

整个庙宇,围墙环抱,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大成门、东西两庑,均系琉璃瓦覆盖。富顺文庙,建筑宏伟,气象壮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把文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省府又拨专款,予以修葺、粉饰,现在基本保持原貌,并增添服务设施,长年开放,供人民游览凭吊,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园(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