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希望-全椒中学

家乡区县: 安徽省全椒县

全椒中学
全椒中学的前身是明万历年间的“望阳书院”,清乾隆中期易名为“襄水书院”。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改办为现代意义的“全椒县立中学堂”,是全省最早创办的中学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名为“全椒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两班高中,改名“安徽省全椒中学”。1961年郭沫若为学校题写校名“安徽全椒中学”。

一、历史

1902年薛葆琏、邱景章、叶尧阶等人禀准抽提盐厘票费,多方筹措银钱三千元,改“襄水书院”为“县立中学堂”,始建为现代意义中学(安徽省建校最早的6所中学之一),学生两班,共60人,另附设高等小学堂一班。
1904年,学校因“州、县书院只能改为小学堂”之规定,改名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实际仍授中学课程,1912年又更名为“全椒县立中学校”,进士出身的邱景章任校长。
1925年由于军阀混战,学校暂时停办。
1927年学校再次更名为“全椒县立初级中学校”,1928年,增设女子部一班。
1937年—1945年由于日寇入侵,学校四处迁徙,艰难办学。
1945年9月,学校迁回原址并扩校,1947年学校增设高中部,故更名为“全椒县立中学校”,办学逐渐走向正轨。
1958年,根据省政府指示,学校扩班增生,使用现校名“安徽省全椒中学”。1963年1月著名历名学家、文学家、诗人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现校名。

学 校一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

1978年,学校确定为地区重点中学,学校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硬、软件建设逐渐加快,学校教育教学也取得丰硕成果。
1999年12月通过安徽省教育厅评审,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全椒中学整体搬迁至城南新区,原环清路老校区移交给全椒第三中学使用。

二、学校环境
全椒中学老校区四周马路环绕,田野密布。原校园内有《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少年读书登临的明代建筑“奎光楼”(现更名为国光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仿古风格的大门楼、实验楼与之呼应,校门口就是河滨公园,风景清幽宜人;校园里花木扶疏,凉亭、假山、喷泉、雕塑错落有致,最适合读书修身。新时期以来学校进一步发展。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已形成一支以中高级教师为主体,多学科齐备,具备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的教师队伍。

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祖国经济的腾飞加快了教育发展的步伐,百年全中的发展更是驶入了快车道,为了满足社会及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挤尽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改造老糖酒公司仓库、办公室,在原木材公司新建临时建筑),增加了近30个教室,虽一度缓解了矛盾,但老校区面积狭小、设施陈旧,早就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全校师生乃至全椒县委、政府都为之忧虑,苦思良策,也曾有新校区选址及建设的动议,可因资金及选址不当等诸多原因,几度搁浅。2005年,刚上任不久的全椒县委书记汪建中、县长盛必龙及五大班子领导来到全中视察工作,听取全中办学情况的汇报,目睹4000多名师生在逼仄的40多亩土地上工作、学习,教育教学条件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这一现状后,颇为焦虑。经过认真调研,县委政府高瞻远瞩,与有意捐资助学的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因1991年华东洪涝与我县结下善缘)多次商谈,在城南新区(南屏山南麓)新建一所现代化中学即为全中新校区终成共识。2006年12月25日,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仪式;2007年8月7日新校区破土动工;2009年8月底,新校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学校整体搬迁至风景秀丽、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新校区。

安徽全椒中学新校区是全椒县政府引进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共同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整个项目按照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配置,由东南大学规划设计,中铁建工集团承建,总投资达6亿元人民币。学校占地444亩,总建筑面积132900平方米,一期工程约为90000平方米,包括3栋教学楼、2栋行政楼、3栋实验楼、5栋宿舍楼和1栋餐厅楼、1栋图书馆以及运动场(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的足球场,完全符合国际比赛的场地要求)、道路、围墙、大门、景观等设施建设;宽敞明亮的84个教室(每幢教学楼一楼均有一阶梯报告厅)、设施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能同时容纳300多名学生上机(6个微机教室)的现代信息中心、配置逐渐齐全的音乐美术教室、高大气派的图书楼(内有一拥有1000多座位的大演出报告厅)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都已完工或配置到位。一个现代化、人文化、精品化、生态化的新校区已展现在世人面前。全椒县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全中的发展,学校已于2012年国庆期间举办全椒中学110周年校庆庆典,在校庆筹备工作中,县委政府斥资帮助该校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教学设施。
三、教学成果

2009年高考全椒中学共有1113名同学达本科线,其中达重点本科线403人、600分以上222人,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高三(1)班应届生吴曦同学以701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省理工科第二名。

2010年全中本科达线991人,理工类本科达线687人,文史类本科达线133人,艺体类本科达线14人。理工类最高分678分,居全省第61名;文史类最高分640分,居全省第75名。

新时期三十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长足发展,名震皖东、享誉全省。高考成绩、“奥赛”成绩稳居滁州市各省级示范高中前列(特别是2008年到2012年学校几年迈出几大步,每年都有新跨越,本科达线人数分别超500、600、800、1000人大关;每年均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各类高校输送人才达万人之多。有安徽省高考男女状元段吉民、项晖;有代表中国首次参加世界中学生物理“奥赛”并获奖的张明;有曾为安徽省作家协会年龄最小的会员吕晨;有代表安徽参加国家“奥赛”集训队的黄跃彬、王宗静……世界很多知名院校、国内所有名校都活跃有全中人的身影。

四、校园文化

全椒中学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笃行至善”。新校区校训石

 

全椒中学中学于2009年搬迁,至一所更大的学校,一校两牌,一为为安徽全椒慈济高级中学,由台湾佛教慈济慈善机构赞助(由证严法师创立);一为安徽全椒中学,此仍为郭沫若老先生题词。

如今的全椒中学有着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为全中培养优质高中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全椒中学的学风为“求真理、向光明、立大志、思报国”

全椒中学的教风为“教之以礼、育之以德、求之以真、行之以善”

全椒中学的学风为“诚正信实、恒毅勤思”

全椒中学敬一精神内容为“一品人才、勉成国器之爱国精神,笃志纯实、精益求精之爱国精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之科学精神,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之创新精神”

全椒中学校树是银杏树,校花是桂花。


 

旧梦、(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