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仪门”,又称仪门,即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恭恭敬敬地严肃前行。《易经》上说“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此门意在提醒人们要成就美善的德性,并反复涵养蕴存,才能找到伏羲文化精髓的门径。所以旧称通德门,意即通神明之德。儒家精典《大学》开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古人讲:百行德为首。德为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此门启示世人要“进德修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道仪门两边有“望斗牛挟飞仙以遨游,御清风抱明月而长终”的楹联,集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其弟苏辙曾任陈州教谕,苏轼多次来陈,写诗作赋50余首,朴实厚道、重情重义的淮阳人就从他的作品中集了这幅联以示纪念。右边“开天立极”匾额,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阴阳”之道,为人们树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左边“真道道真”匾额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题写,这是一幅回道文,怎么读都是“真道道真”,寓意只有真的道才能道出真的理。启示人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探索科学之道,为民之道,和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