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石铭碑

家乡区县: 荆门市京山县

      京山县政府大院内有一座碑亭,亭中立一石碑寺院,曰“戒石铭碑”,碑的正面刻四言十六字,即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碑的背面镌刻《重建戒石铭碑记》。

      时移境迁,旧衙拆除,戒石碑下落不明。然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已漂洋过海,传诸东瀛。戒石铭碑文于乾隆年间传入日本。宽延二年(1749),日本国福岛县二本松藩王丹羽高宽,将十六字碑文刻于该市霞城公园内一巨石上,将其作为藩政官员的座右铭,后又谱成歌曲,令政府公务人员每日上班前吟唱,延续至今不辍。1935年,日本政府将该石刻定为“国史迹”(即国家级保护文物)。

      因戒石铭碑之缘,京山县与二本松市开始鸿雁传书。1989年2月,二本松市市长大河内鹰一行访问京山,表示欲赠款京山重建戒石铭碑。同年8月,县府大院戒石铭碑亭正式建成。不久,县政府又在城南7公里处空山洞风景区修建戒石铭碑纪念馆。1989年10月,二本松市代表团访问京山并参加京山建成戒石碑落成典礼。11月,县政府代表团赴日回访并参加二本松戒石铭刻240周年纪念大会。其后,京山县政府照大院内戒石铭碑原样复制一碑,赠与二本松市,1991年9月,京山县政府组团访日并出席二本松新市政大厅落成典礼暨戒石铭碑揭幕仪式,至此,京山赠碑立于二本松市政厅。此后,两县市交往年年不断,在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交流合作,并于1994年签署文件缔结“经济友好合作关系”。

      京山戒石铭碑,是中华廉洁精神的象征,是中国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表,是中国廉政教育的有效形式。[

花开澹墨(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