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坨
包坨是湖北省通山县的传统特色食品,在通山境内有着悠久历史,和北方水饺一样,每到过年时全家人必吃的,寓意团圆的意思。其外形和做法类似汤圆,传统的包坨是用红薯粉加芋头一起揉捏,再添加一些当地的菜丁做为陷,捏成圆状煮熟食用。
食品特点
通山这边地形以山地为主,连县城都是在山下,故有“通山通山,统统是山”的说法。红薯是这里的传统粮食作物,但凡农村家庭,可以不种粮,不种菜,但一定要种几亩红薯,用红薯打成的粉就是包坨的主要用料。要想吃到正宗的通山包坨,还得深入通山县境内农家。其特色就是在过去人们一到过年就围在一起包包坨,煮包坨,吃包坨,一种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氛围,现在在当地也成为了一种天天可以吃的食品了,不像过去只能到过年才有得吃。
这里的红薯制品及其衍生物多达十几种(我所知道的),其中有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为通山独有,不像孝感麻糖这类小吃,全国到处都能制作,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制作方法
“包坨”(方言音译,有的用陀字)因为是方言所以这两个字到底怎么写我也不是太确定,是一种用红薯粉(红薯经磨粉、溶解、洗涤、过滤、浸泡、浮选、干燥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做成的食物,做法类似汤圆,红薯�����加滚水调均,趁��揉成团,然后再包入事先准备好的馅料即可,做这个最重要的是要���热水来和粉,水越热越好这样揉出来的皮才有弹性,做出来的“包坨”皮才Q,做这个工序最好是找不怕烫的人来做或是用筷子,小木棍之类来搅拌),揉好的皮趁热包入馅料,馅料方面可自行搭配山里传统的油豆腐,白萝卜,五花肉,香菇,干笋,虾米,花生仁等等,包入之前要先把调好味的馅料炒熟再包,因为它的个头较大馅料先炒熟可缩短煮的时间,包好的“包陀”最好吃多少煮多少,因为放久了“包陀”皮会失去弹性,口感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不想吃煮的可以把煮好的“包陀”放锅里加油、葱花、辣椒粉、香菜等曝炒一下,风味更加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