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祁门与石台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距石台县城22公里,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为6700公顷。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区: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观音堂景区位于祁门县境内。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据说,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着一只名叫雀的怪鸟。《山海经》说这种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连人也敢吃。弄得方圆几百里的山中,鸟兽绝迹,不见人烟。话说春秋时期的老子为了传授教义,他辞官归隐,云游四方,到各地传经授道。一日,他骑着青牛,路过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见飞鸟,地上不见野兽,水中不见一个活物,甚感奇怪。当他跨下坐骑,准备打尖休息时,忽然一声怪叫,狂风呼啸,一只巨大的怪鸟从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扑来。正在吃草的青牛,对天一声长哞,瞪圆双眼,张开四蹄,腾飞而起,用双角向怪鸟顶去。这雀平日见啥吃啥,骄横惯了,哪把这只牛放在眼里,不防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顶折了翅膀,怪叫一声跌落在一道山梁山。青牛见状,纵身跃上山梁,将怪鸟紧紧压在身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时间一长,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鸟的尸骨烂成了泥土,羽毛变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树。为了纪念这头大青牛,人们便把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
石台牯牛降开发开放的是龙门景区,主要景点有:
严家古村、情人谷、四叠飞瀑、龙门潭、龙门峡谷、隐月池、天作迷宫等。
龙门潭
龙门潭。两山对峙,可望而不可及,其形如门,相传是牯牛降里的龙王出入之所,所以称“龙门”。龙门高88米,宽20多米,两山夹峙的峡谷就叫龙门峡,纵深100多米。脚下流淌的水便是龙门潭,河谷中巨石翻滚蜿蜒千米,又被称为滚石滩,游客穿行巨石之间,可以走近细看形态各异的石头和奔流于巨石丛中的清泉。其中有三块隔河相望的巨石,当地人叫“三隐笑谈石”。古代有不少读书人看不惯人间冷暖和江湖的险恶,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寄情山水。其中就有三位隐士经常分坐在这三块巨石之上,“笑谈古今事”,这石头也就因此得名。
情人谷
情人谷中有情人床、殉情崖,之所以叫情人谷,是因为此处曾演绎过一幕爱情悲剧。很久以前,严家村里住的大都是严、唐两姓,严家事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而唐家一直以务农为生,严家定出一条族规,禁止和唐家通婚。偏有严家的姑娘和唐家的普通小伙因两情相悦而私定终身,不顾严家人的多番阻拦,躲进了情人谷,想在深谷里长相厮守。严家派人追进了山谷,要捉他们到祠堂严惩。小伙子为心爱的人的幸福着想,从崖顶跳了下来。不料,姑娘也是一个重情之人,爱人已去,不愿独留,也从小伙子跳崖之处纵身跃下,以身殉情。不过如今居住在这里的严、唐两家早已结好。
九龙池
位于祁门县安凌镇倪村以南,有祈雨台、学堂基、中华石、坐禅大佛、卧狮、试剑石、三叠瀑布、龙女瑶池、曾国藩校军坦等景点。
水碓房和农具屋
这是一个迷你型的中国原始农耕社会的农事展览馆。这儿有纺棉纱用的纺车,耕田用的犁、耙、耖,灌溉用的水车(分手车和脚车)。脱稻谷用的斛桶,加工农产品的水碓和石磨,还有去除谷中杂物的手摇风车。门上还有一副对联“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它是元世祖勿必烈提出的治国方略。
仙女潭
仙女潭,人们俗名之为仙女洗澡盆,位于观音堂不远处的另一幽谷中,传说天上的七仙女常在此沐浴。爬过丈余高的石壁,豁然可见一个呈椭圆形的大石潭。潭的上方峭壁嶙峋,峥嵘奇特的山石呈穹隆状半罩于潭水之上,石缝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另一巨石从山腰逶迤而下,上部突起在悬崖之外。
总之好玩的地方还有好多,想来就赶快来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